昨天上午,以马拉松纪录的时间,2小时10多分钟,我们在电影博物馆的20个展示厅中飞奔,飞马观花似地参观(先看影视历史和电影“内容”,下午看的是技术和设备),思绪却在脑海中翻腾、联想。
走进博物馆,看到宏大的场面和气势,的确使人震撼!但是,真正让我感觉沉重的还是电影领域的“第一”排名。张榜公布的有中国电影界的第一、新中国电影的第一、香港的第一等,全都落实到人和事。世界电影业的第一更不消说上,全都纪录在案。而且,不仅有实物、有胶片(现在是光盘了)、有模型,还有评述、分析(早期部分只限国外)。因为,不准拍照,所以内容只能亲自去看,我没有时间抄录。
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15969193.jpg
每年的精选不限制拍摄.
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16660313.jpg
个人收藏的摄影器材.窗外,过了铁路就是铁道博物馆。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17688657.jpg
她是谁?当然是演员,也是说角色?
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18123795.jpg
人物也精选了25个,在泥人张做的腊像,一个好几万元啊!真假难辩.
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20196374.jpg
铁道博物馆的腊像在昌平,这是照片,名人就是历史.
想起中国的电脑业,真让人汗颜。由于少数人的局限意识,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始终不太明确,有人认为,要说历史,看我们单位史就行,那像电影界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当然,也有人说中国计算机的起源,有近百人的先锋团队。那这百人究竟是谁?没有定论和名单。不像电影史,更不像美国军史、战争史,每个军人牺牲的时间、地点、职务都有记录。据说,从发动机或枪号,都可以查对到飞行员的姓名。当然,名单的边界可以模糊,但总要有名单。
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21627367.jpg
汽笛的鸣叫,让人记住历史。每年,国外有上千火车头爱好者和历史学家过来参观。
http://blog.gmw.cn/UploadFiles/2008-8/31922351061.jpg
历史也要詹天佑的“钩连”。
杨振宁说过,科学是把复杂的事变简单;艺术反过来,是把简单的事变复杂。(张艺谋的电影和开幕式,就是如此。)而在科学工作者工作之外的事,如科学史、计算机史。一些人就会参杂一些工作之外的事,理论之外的事,科学之外的事,让事情复杂化了。
计算机业,据好几位不同年代的领导说,意见不一致,所以就没有“第一板块”。让人伤感的是因为意见不一、资料不全,难于让这些带头人上台,献给他们鲜花,更别说出名了。
我以为的原因之一,科学是具体的,而一些人把单位也等同于“具体化”,你就是单位的人。所以,能够搞清具体科学问题的专家,也要受制于单位的约束。而文化界,虽然艺术是模糊的(向开幕式和张式电影其说不一、评价不一),但是,因为从大时段看,文化人的单位界限较小,电影、大戏都是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而且资料在那儿,市场在那儿,评价反而准确。
出门之后,也有丝丝遗憾,我们每天在媒体上都会见到连篇累牍的八卦文艺、文化界的消息,连谁谁怀孕、谁谁生了“男女”?都会整版,而电影界的中外历史,有科学、有文化、有人文的壮举,却少有报道?
众所周知,中国人去博物馆的数量少于国外;而北京人去博物馆又少于外地(例如武汉)。要依我说,中国电影博物馆值得“十看”(10次才算了解),而非仅仅“一看”。就是媒体宣传少、交通不便,从公交车站还要走近1000米,其实也不比去鸟巢的安检和入场距离远。不信,你们去了就知道不虚此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