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2007-12-01 19:56:08)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人文/历史

晋察冀

新闻

八路军

英烈

抗日

边区

报纸

日本鬼子

分类: 抗战八年与军事
    10天之后,《晋察冀日报研究会》的几十位老同志将在北京隆重纪念报社创刊70周年!
    这是11月30日,刚印刷出来,第一批装订好的《晋察冀日报史图像集》,将在会议上赠送老同志。还有《晋察冀日报抗战八年大事记》(75万字)等赠送。这些材料将赠送省市的新闻单位和新闻专业等。(照片是我拍照的)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西北驱车行驶80公里,经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小山村——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村。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社(《人民日报》的前身之一)曾设在这里长达3年之久,并建立了坚固的敌后根据地。

    1939年冬,晋察冀日报社的先锋队伍进驻滚龙沟。滚龙沟当时有9个自然村,邓拓和编辑部及电台在二庄,报社的运输队和后勤人员驻在其他几个村,印刷厂也设在农户家中。到了1940年,全村住进了500多人,几乎家家都住有报社的同志。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从二庄往上走,就到了铧子尖。这里过去曾住有三户人家,当年的房屋已不复存在,但村口至今还摆放着报社战士曾用过的石碾。据《晋察冀日报社史》记载,铧子尖是报社冲出敌人第一次合围,回到滚龙沟驻扎的一个最隐蔽的出报点。

 

    日伪军在滚龙沟附近的几条山沟里,反复“梳篦扫荡”,进行大搜索,但始终未发现这个战斗着的据点,因为报社人员和村上的老百姓、民兵游击组配合得十分密切,放哨、侦察、除奸、保卫,团结成了一家人。电台通讯、报纸发行,隐蔽伪装得滴水不漏。报社离在陈家院附近四处搜山的敌人只有5公里,处境虽然十分危险,但敌人一出动,侦察员就立即报告,报社职工就坚壁机器,准备游击;敌情稍有缓和,再挖出机器继续出报。报社在铧子尖驻扎了25天,把出报的机器埋下又挖出,反复7次,被称为铧子尖办报的“七进七出”。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这支新闻队伍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着勇敢机智的特殊战斗。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办报。只要有24小时的连续时间,就出一期报纸。在生死关头,及时传播中共中央发出的坚持抗战的声音,从思想上武装了边区人民。在滚龙沟的这段时间,不但报道了国内各抗日战场的胜利消息,而且对国际新闻及重大事件也作出了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边区人民和全国人民抗日斗志,更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彭真后来称《晋察冀日报》是“边区人民向新中国前进的灯塔”。

    每个报道任务,每篇文章的编发,无不凝聚着报社同志的鲜血和汗水。这期间,共有19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1年8月27日,报社印刷厂工务助理沈镇衍被敌军包围于白龙堂,他誓死不当俘虏,自己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时年25岁。印刷厂机修科科长张效舜在敌人搜山时惨遭杀害。发行员霍进礼从铧子尖冲破敌人包围,向外背送报纸途中,遭敌人炮击,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在极其残酷的四面被围情况下,英勇的报社战士在敌人枪弹间隙穿插采访。报社特派记者、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雷烨在铧子尖西侧曹家庄采访时与敌人遭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晋察冀日报将纪念创刊70周年

    昔日战争的残酷已经远去,然而,这里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坚实足迹。青山不语,昭示着他们的英勇和悲壮;绿水潺潺,传颂他们对党的忠诚和坚定信念。放眼层峦叠翠的滚龙沟,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当年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办报的艰辛,感受到他们对党的新闻事业的那种执着热爱和牺牲奉献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年轻的一代为党的新闻事业冲锋陷阵。

文引自《解放军报》2005年8月29日。记者程峰典 周同义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松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