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相识的人,慢慢地询问,沟通。原来右边的女士是一家企业的老板,10来年中,之前在医院干过杂务,在印刷厂、报社工作过,后来熟悉了北京,办起了“文化公司”,现在有40多员工。已经买了房,明年准备买第二套。现在,她也要关心自己的员工。
高小姐很羡慕地恭维说:您是成功人士了。(要知道,住房,对中青年来说,现在可能是比找对象还重要的一件事。对多数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后边的保险事项,我就不说了。
我想说的是,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关系在发生巨变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尤其是对一无所有和缺乏学历的外地人,北京不像40年前那样友善(以前的临时工工资高于正式职工30%以上),现在的生活是艰难和冷清的,欺骗和压榨是在鱼虾关系中倒置的。就是专家所说的,一直到最底层都存在的对立和获取,有时越在下面越残酷。虽然有形的条例和机制也有所保障,但是在具体的环境中还是压力和艰辛当先。
然而,这种严酷的现实并没有击退所有的淘金者,毕竟跪在路旁边写出,“我来北京找不到工作,二天没有吃饭了,我饿极了,要吃一顿饭,要路费回家。”(不论真假还是真的多),这样的人还是极少的。
不管工作的意义和人际关系,第一位的是生存。当然,各人生存的标准不同,生存的价值也不同。
我们放在首位的是矛盾和关系,在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同样存在这些矛盾和“关系”。以保险来说,100个电话大约有97个没有人理会,为此要生存的人们,大约都是喝了一杯水,再继续拨打下一个电话。
撇开生活与生存的方式、内容和形象不说,我想提出的是我们有没有那种为“自己的存在”逼迫出的精神和勇气。那怕在受到羞辱之后,只当没有发生而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前进,而不会怨天尤人的回到自己安乐的小窝,慢慢调整自己的情绪。或是涣散、或是退缩,甚少也要以调整为名去休整。
真的,谁都有挫折和情绪,有时大、有时小。但是,就和打仗时一样,敌人(或者说是生活)不给你“调整心态”的时间,你是胜者也好、败者也罢,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继续拼搏。不然,你就只能够倒下,或者只好离开北京回老家去。家在北京的人,有社会保障的人,生活无忧无虑,但是在精神上却也有一个能不能接受“挫折”和继续下一步的问题。
不论这两位女子的“交易”和她们的事业前景如何,我佩服她们的精神和生活的勇气。真正的幸福是属于那些一如继往,抓住一切机遇前进的人们。
这两天已经接到6个电话,要讲给我听基金和投资的有花旗、德意志银行,还有3个问是否参加所组织的出国观光或是合作一把,还有一个是推销什么东西,没有听明白就再见了。
我的答复是:北京奥运会之前一律不考虑国外的事。奥运会之后再说。
左:今年国庆长安街的义务指路的老同志。
在武昌港的公交站也有,主动来指点看公交站牌的人,然后要你买报纸。可是给你报纸都是当天整个报纸其中的一小叠,这就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中国农村的队列
国外招工也有队列。
有的人是一步步地丈量自己和心灵中的目标的距离。
早上买了动车组,明天08:05去天津,70分钟就到,42元车票。路上不知道有没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