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汽车/试驾地铁水到渠成管理停车场信息化数据数字北京车位5号线13号线 |
分类: 创新管理与市场 |
地铁方便了市民,沿途居民喜出望外,然而就是在城里,地铁车站也面临自行车停靠问题。
10月16日,北京晨报发表了报道“北京地铁5号线车站停车场‘一位难求’”,反映地铁5号线的停车场不足。摘要如下:
现有的信息化规划大多是着重管理信息工程,而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却难于协调。早先,是以交通拥堵来决定修建立交,现在是不是又要按照乘客开过来的汽车数量,来决定停车场的规模。农业时期是“水到渠成”,也不能“水等渠成”。所说的“数字北京”,不应当是把城市数据装入电脑就完成了任务,而要做到服务链上的所有前后环节都能够“匹配”。
信息化已经划分出了许多专业分支和概念,电子政务、施工流程、数据挖掘、资源共享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应当由信息化部门提出问题,制定数据流向的规划,要求所有的部门,帮工和管理,都要依赖从居民数据开始的整个流程,避免今后再出现这种不配套的问题。
其实,按照中国现在的生产力,要修建一些工程并不困难,难的倒是让所有的工程和服务能够同步,能够全面发挥作用,这才是国力强盛的真正体现。
一位当时的目击者曾经对我说过,二次大战结束时的故事。就在日本投降的当天,美国的战斗机生产线上,已经完工的飞机继续调试,运往仓库;而未完工的(包括差一点就完成的)飞机立即停止生产和装配,全部依次拆卸和毁坏。我从抗战历史资料上也看到,盟国早就制定了德意日投降后尽快转移到经济建设,恢复破坏的经济的规划。看来,这个战略精细地传达到基层,使相关环节都能够从第一分钟开始运行。
严重的问题在于,停车场问题,早在几年前,13号线通车后就存在过。现在就算5号线的问题解决了,10号线、4号线,其他所有新建地铁的停车场,是不是也都要等通车之后,由记者来报道存在的问题?再抓紧施工?
信息化依赖于现代管理,而现代管理又加快了信息化应用进程。但愿今后少发生这种不配套的现象,最好是不发生。要是管理部门也像记者一样,提前一个一个环节的查对,至少停车场的问题就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