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苦连天的西直门换乘

(2007-07-26 22:46:34)
标签:

西直门立交

地铁进站

公交车站

乘客换乘

拥堵

分类: 读书杂感人生领悟
   谁都知道北京的西直门立交是个迷魂阵,不仅通行困难,而且还让人找不着北,上了桥就转不出去的司机几乎天天有(经过多年磨练之后,多数本地司机达到了“过桥3级”以上的合格水平)。
    随着交通拓展,大批人迁移到“西外社区”,西直门的换乘问题也立时凸现起来。大城市的交通要道,一般都是十字交叉的格局,按照数学也可以看成是四个象限。然而,在西直门,规划师仅仅喜欢的是其中一个象限——西北边,不知道是不是这边“风水独好”。
叫苦连天的西直门换乘
   西北边耐心等候换乘的乘客,要是在这儿设立大型广告牌,效益肯定可观。
   每天上班都是如此,本人也在队列等候中,所以仅仅在镜头中看到一半的人群。
 
    每天到了早高峰,大队人马集中在西北边,平常的日子都要等候7—8分钟才能荣幸地开始进入地铁站口。本周一,偶测试的结果是进站等候10分钟(不包括行走和上下楼梯时间)。与此同时,在站台内,南边的乘客倒不是很多,就是说出现了“非对称”、“非均衡”的换乘布局情况。
叫苦连天的西直门换乘
    西直门地铁西南口,高峰时下边的人还是不算多。
 
    北京城区的西北边设置了大量高等学校和居民区,要从城里通达西北方向的都要在西直门换乘,也就是所谓“零换乘”。然而,只用了一个象限换乘的结果,就是不均衡、不分流,不仅耽误时间还容易出现人流的拥堵。要知道,不算等候进站,光是从城铁出来走到地铁,再登上下次列车就要7分钟。换乘轨道交通都要花费一刻钟,何谈什么数字交通?
叫苦连天的西直门换乘
 
    绿长方块---地铁进站口;圆圈---公交车站;蓝色长条——城铁13号线。
    A是超额利用,B次之;东边的C、D乘客相对少得多。
    只有651在B口下车,方便了乘客。其他象限都要“拔涉”。
 
    有没有办法呢?其实,从西北远处开来的651路汽车,就绕到西南象限,在地铁进站口的附近设立下车站(见B进站口),可惜仅仅是这一趟车而已。
 
    北京的特点是,公交离马路路口越来越远,50年代大约10——20米,现在为100米以上,路口越大,人越多,车站也越选。有的地方真要走出半站地。
   相反,地铁依然保持了传统,就在十字路口的四周,一般来说四个象限平均布局,都有进站口(仅仅是崇文门等几个地方偏置一方)。
 
叫苦连天的西直门换乘
   西直门地铁西北口的“地铁——城铁”换乘人群,大塔吊处正在为换乘施工,希望建好以后,会方便大家。但是,换乘的布局和分流,依然没有看出端倪。
 
   这就出来了一个地铁和公交、地上和地下换乘的毛病,可称之为:“不匹配换乘”,或“健身换乘”。
   一个死守路口,一个要远离路口,还要协调完成“零换乘”,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倒霉的就是急着上班的白领、赶火车的旅客,高兴的是就地售货的组成大队列夹道欢迎乘客的小贩们。
   设计师们不好好动脑筋,还把大型写字楼又安放在最热闹的西北象限,更增添了换乘的阻力,真不知道这种“现代化”对居民有多少利益。难怪现在心脏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可能就有人天天赶着上班急出来毛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