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海军航空兵罗斯福远程轰炸机b—25轰炸机山本五十六杜立德轰炸东京 |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
在没有雷达的年代,电报就是沟通远程通信的惟一手段。当然,装备了雷达的珍珠港,因为战略上的大意,面对突然发生的袭击损失也十分惨重。
狡诈的日本军方当然能够猜测到美国人的报复计划,他们派出大批舰艇、渔船前往太平洋深海海域巡逻。果然,一份电报差点使美军的轰炸计划破产,但在报仇心切、誓死如归的飞行员面前,日本本土终于遭受到轰炸。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珍珠港。为了唤起民众的信心,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空袭日本东京,表明美军有战胜日军的能力!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载着16架B—25B轰炸机驶离旧金山。5日,海军中将哈尔西登上“企业”号航空母舰,率领另一支舰队从珍珠港悄然出发。5天后,两支舰队会合,合编为承担轰炸日本东京这一任务的第十六特混舰队。
4月18日凌晨,舰队距离东京700海里。哈尔西向飞行员们宣布了此行任务——轰炸日本帝国的首都———东京!。
正当小伙子们兴高采烈开始准备作战时,航线上出现了被日本海军征用的侦察渔船“日东丸23号”。“日东丸”船长不等搞清美国舰队的数量,便争分夺秒地用明码向东京发报:“发现3艘美国航空母舰!”
杜立德回忆:“当我们飞入日本本土时,还听到下边日本无线电台正在用英语广播日本人不用担心轰炸的恐怖”。广播节目突然停止,慌慌张张地在讲着日语,自然是日本人发现了机群的反应。
按照原定计划,杜立德编队在完成轰炸任务后,应飞往1100海里外的南昌和浙江丽水机场降落。因为提前起飞燃油不足,除1架降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外,其机75名机组成员驾驶的15架飞机都被迫迫降或跳伞。杜立德率机组成员在中国抗日军民的掩护下,平安转入重庆后方。当天晚上,空袭成功的消息便由在中国获救的人员报告给美国国内。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都在头版以通栏大标题报道:美国飞机轰炸东京,杜立德中校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