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阻力来自无知和私利

(2006-02-03 18:33:52)
标签:

创业环境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自由探讨

创新

阻力

限制

电子信箱

战略决策

超前

分类: 《信息跨越》和论文

 

    在良好的创业环境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政策应得到最积极的贯彻。惟有在充满自由探讨的气氛中,新的思想、创新的概念才会获得最肥沃的土壤。

    创新必然面对阻力,阻力不分时期、地点和专业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所有制的不同而区别。阻力往往来自无知、来自无所作为、来自自满、来自自私、来自守旧、来自资历、甚至来自懒惰。

    可怕的是,在担负开拓创新任务的科研机构之中也存在这种阻力。和法国的伯尔蒂昂类似,同一个领导者,今天可以支持创新取得成功,其后因为任何理由就可以转移到自己的反面,将支持改成限制,这是许多人都领会过的。就是在同一部门,同样的科研管理机制之下,地域的空间距离也会转变为技术进展的时间差距。

    1994年,由于长途自动电话的应用和传真机的推广,全国性的电报业务持续下滑。面对在世界范围兴起的网络,邮电部引进了“电子信箱系统”在北京电报局开通。此时对口的部属科研单位竟然还有管理人员指责:电报终端都卖不出去了,还搞什么“电子信箱”。

    电报业务量的变化,意味着通信市场的结构变化已经开始,也是通信科研的机遇,但是长期计划经济约束下的科研队伍,对此反而缺乏思想准备。

    1980年,国产小型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就在上海利用国产通用计算机DJ—131创造了电报转报系统并成功投入应用的情况下,西部一个城市出品的长话计费设备还是采用10年之前的布线逻辑专用计算机,既费工时又限制了技术创新。

    这个问题决不是单纯的技术安排,而是战略决策失误。当全国电子工业一起来解决通用计算机的生产工艺和稳定性之时,一个位于西部的城市,却还力图自己解决计算机生产的工艺问题。如果及时改换通用计算机,只做接口和软件,对计费业务的发展也是不言而喻的。

    通信与信息是上个世纪获得最快发展速度的领域之一,有幸从事通信与信息科研的技术人员应当感到荣幸。可是,事实是思维稍微领先的科技人员常被批评为“超前”,不只一个单位把“超前”作为科研人员的个人缺点来看待,只能是一场悲剧。

    你若想“超前”,那么不光不给你试图“超前”的机会,连不超前而“超后”的事也不给你做,看你还想“超前”不“超前”。

    请注意,这里的超前还不是“超英赶美”,也非超过清华、北大、中科院,只不过是超过了某个有行政职务的科技人员想在几年后做的事,或是他根本来不及去想的事。如果连这种“超前”都不允许,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创新好谈。

    一个研究院所的计划进度,有时还比不上对口企业的现有应用水平,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认真的规划,只能误人子弟。就是某些国家级的科研单位也不一定都能拿出3年、5年的规划,顶多告诉你国家有这方面的规划,但是你们自己单位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却拿不出来。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领导们当然可以一次次地出国考察,而想创新的技术人员只能错失良机,看着农民大张旗鼓地搞活经济而感叹自己生不逢“地”。

    下海自然是一个解决科技人员个人发展的出路。但是那些交不出住房而不能下海的科技人员,还要在现有的公有机制中发挥作用。光是下海也未见得解决所有的问题,在高科技公司中,经营压力会主导项目的开发,所以观念和人的“重组”反而是经常的事。

    创立了著名的3721网站的周鸿祎也有过“重组”的经历。1995年到1999年,已经搞出了“飞扬电子邮件”软件的周,不断建议“方正”转向互联网,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公司采纳,他放弃了技术主管的身份选择了离开。

    周鸿祎的“飞扬”应用效果比当时中国电信向用户提供的电子邮件软件要好得多,但是他的努力当时终于未能打开成功的大门,不过终于带来了他在3721上的成功。周鸿祎说:当时如果我不离开方正去做互联网我就会后悔一辈子,因为我的目标是创造自己的价值,并且能为大众接受,在互联网上做别人办不到的事是我内心最大的驱动力,眼前的收入、借债、可能的失败都不是考虑的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