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温馨的美国家庭聚会

标签:
非洲龙世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美国人家庭聚会亲子育儿旅游 |
温馨的美国家庭聚会
文/图 龙世界
[题记]参加这个美国人的家庭聚会,已经是两个多月前的事情了,当时就感触颇多,内心不由得泛滥起诸多的“崇洋媚外”。那种随意自由安然淡定,那种波澜不惊,那种享受生活,那种对于孩子的态度,那种全家的温馨,种种的一切,都感染着我,让我觉得如此美好,简单的快乐就在你的身边。
绽放的康乃馨,虽不至花中之王牡丹,也不似出淤泥不染之清莲,象牙白色的花朵,细细碎碎的花边,我很想找到更精致的词语来描绘她的美丽,而目的只是想借花“引”佛,真正的故事是花影儿后的那丛人。
坦桑尼亚午后4点的太阳,虽然不是太热,但直射在脸上也挺难受。“可恶的”非洲啊,蓝天真多~~,还好,院墙的边上还有点荫凉。主人早在二楼阳台中间挂上了美国国旗,因为没有风,所以那旗子很低调,没呼呼啦啦的飘来摆去,院子里已经有了先到的朋友。
来参加聚会的朋友,都会带上一点小礼物,这和我们中国相同。而小孩子,竟然成了这次家庭聚会的大焦点,这也是为什么我最终题为“温馨”的家庭聚会。
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打扮自己这件事情上依然是不遗余力。这种鲜艳的头饰以我们东方的眼光来看,是有一点儿乡土气息的。
大女儿的小辫子上,也被妈妈系上了蝴蝶结。
圆溜溜的大眼睛,白晰的皮肤,看起来与亚洲人种倒很相像。
她的妹妹,小家伙单手捧着奶瓶。这个奶瓶外表虽没啥奇怪的,但里面和我们通常看到的却不太一样,奶没有直接放在奶瓶里,而是增加了一个“内胆”。它的好处在于,除非你吮吸,否则即使奶瓶倒了,里面的液体也不会流出来。(有国外育儿经验的朋友,可以继续为我补充这种设计的好处)
呵呵,看见我拍她,淡蓝色的眼睛紧皱的小眉头,下眼睑上一道深深的印痕。
黑人保姆抱着主人家的大女儿Alla,看着家里来了好多人,有点茫茫然的不失所措。
主人家的小女儿LUCY倒是相当的好客,胳膊上挎着一个小包,由另外一个保姆带着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戴着鲜艳头花的不愧是一位辣妈儿,扯着拿水瓶的大女儿,带着还在吃奶的小女儿,手里直接拿着一瓶Kili啤酒豪饮。
小家伙的奶瓶掉地上了,但除了LUCY好像没有人关注这件事。这要是在中国,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很紧张的立刻拣起来,然后想,要怎么消毒呢?
盖着红色桌布的长台子摆在草坪的边上,杯盘刀叉纸巾洋酒薯片都摆在上面。
薯片是老外们传统的餐前小吃。
大家都是先弄点喝的,再拿点薯片。
甚至孩子们,也都在吃薯片。
呵呵,LUCY手里掐着薯片,把眼睛藏在桌子边上,玩藏猫猫。
她开心的笑着并露出两颗小牙,嘴里还有没嚼碎的薯片。一个刚刚长牙的幼童,就给她吃薯片,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思议更是不可想象的。无论营养如何,什么怕卡着或者呛着的事情,就把父母和祖辈们吓傻了。
爸爸在这边叫她过来,她过来把薯片分给爸爸。
Alla看到妹妹和爸爸这么亲热,也跑过来和爸爸玩。
有着两个小家伙的爸爸,边摸着孩子的头,边鼓励着她,脸上是幸福的笑容。
盖着白色台布的圆桌,摆放在草坪里,桌上还摆着鲜花。
经过布置的显然还不止桌子和鲜花,草地周围院墙边长着树木的泥土里,插着美国小旗子,蜡烛放在大个头的玻璃罐子里,这样烛火就不会被风吹灭。
用竹竿做成的煤油火把,我像个小孩儿一样,开始对晚上点燃后的效果有所期待。
靠在右边的地方,放着两个“冰水”箱。
无酒精的软饮料和矿泉水,浸在这半冰半水的箱子里,喝起来真的冰凉爽口。
最经常喝的两种当地啤酒,加上主人自酿的两种啤酒放在右边的冰水箱里。这瓶子是特殊购买的,开瓶时“嘭”的一声,那感觉像开香槟,甚是有趣,口味竟然也相当不错,带有蓝色标签的有很浓的奶味。
人比刚才又来了不少,来的人大多先被让到这里,选上一款适合自己的饮品。
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打一个招呼站在那就开始聊起天来。
彼此介绍着自己的名字、国家和来到坦桑尼亚的见闻。
或坐或站,非常的随意。
孩子们对于事物总是新奇的,爸爸也很喜欢逗她玩,把墨镜戴在她的眼睛上。
小姑娘把头一晃,眼镜就掉了下来。游戏虽然简单,但玩得不亦乐乎。
前面吃奶瓶的小女儿牙齿也是没几颗,就往嘴里放薯片,妈妈轻松自然。
这位妈妈真可谓贪吃,怀里抱着的孩子张着大嘴在那边等着,她把薯片放进了自己的嘴里。哈哈,孩子那嘴里跟着到来的可是一声尖叫啊。
妈妈这才注意到,原来女儿也想吃薯片啊。她拿着啤酒,开始哄她。
客人们不断的到来,礼物也是百花齐放五花八门。但最能代表心意的礼物,可能就要算自己亲手制作的了,她带来的是亲手制作的餐后甜品蛋糕,味道相当的赞。
这两位传统服装气质不凡的黑非洲,是其它友邦派驻坦桑尼亚的使馆工作人员。
刚才的薯片风波招来了她体格健壮的老爸,和主人家的大狗相当亲密。其实在我看来,都觉得有点恐惧。
就那么站着一直说啊聊啊的,还没吃东西,这酒却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酒过三旬,饭菜伺候。
有了吃的东西,更加是坐下来边吃边聊了。
来来往往,互至问候。感觉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趣事。
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跟着妈妈安静的坐在一张桌子上。小女孩好像有点无聊,中间的男孩子眼神里似乎有交流的渴望,但他们是安静的。在一个热烈的气氛里,这种情形似乎有点格格不入。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历史。由此及彼,多数中国人不能融入坦桑尼亚当地社会,有人反应出来是文化问题。但从我自身经历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其实是交流。交流顺畅了,文化的东西也自然就理解了。
这家的男主人Lorenzo。
他的太太Charlotte。
呵呵,Alla拿着她的响铃手鼓当起了餐盘,坚持咀嚼的还是薯片。
蹒跚学步的小家伙,自己带着水杯穿梭于大人中间。
跑来跑去的小孩儿们,这场家庭聚会里,他们就是精灵。
Lore是一个非常棒的父亲,他很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这不,他给Alla做了一个汉堡,面部夸张的表情,在诱导她用力大口的吃。
时不时的他也帮着咬上一大口。
Alla说,爸爸我可以自己吃完。老外父母们就是用我们一直说的“垃圾食品”在养孩子,而且他们自己从小也是这样被养出来的。不知道这种“垃圾食品”比起“地沟油”的东西,会垃圾多少?食品垃不垃圾,我现在感觉都是其次了。当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利欲熏心后突破了对于社会应该持有的道德底线,那才是一个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老外吃东西大家都知道,按照什么开胃头盘主菜什么的,吃完一轮换一轮。现在这轮是香肠和汉堡。那些肉饼、面包、西红柿切片、还有生菜,都是做汉堡的料。
这是加了奶酪的汉堡肉饼。
系着围裙、胳膊上搭着毛巾、光着脚板儿的黑厨工,非常敬业,带着谦卑的笑容。
已经开始了餐后甜点和水果,其实吃到这时候,真的感觉吃不下了。之前的薯片、啤酒、香肠和汉堡,那些东西都很给力。
天色浅暗,房顶上的灯已经点亮了。
已经聊了两个多小时了,大人们还意犹未尽,小孩子也没看到有多困。
女主人陪在这边。
男主人同我们在一桌。远远的看着他身后的火把,还真是没有多少亮度,烘托的就是一个气氛。
非常感谢我的朋友,能够邀请我参加这样的家庭聚会,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是一个在坦桑尼亚工作的苏格兰人和他的津巴布韦妻子。他会吹小号,在他滔滔不绝的幽默里,讲述了他与妻子温馨的爱情故事。
2011年9月20日于坦桑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