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非洲龙世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出差东非黑人农村旅馆旅游 |
俺在黑人村儿里过夜
文/图 龙世界
在坦桑尼亚境内,一路向西偏北方向行进。从Dodoma到Singida中间有一段路还没有修好,尘土飞扬自不必讲,还要不时的给横穿此路的牛群让路。
700多公里的路程,一天跑下来,奔波劳顿。到了目的地后先安排工作,完成的时候,已然夕阳西下。这时我们才发现,竟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住的地方。一路漫无目标的瞎转,就到了这个村儿里。天色已晚,明晨再拍片。
晕晕乎乎的过了这一夜,房间外都是自然的声音:蛐蛐、鸟儿、青蛙,然后下起了雨,早晨的鸡……。晨起,由我的房间出发,在村儿里看看。
房间里那台小电视,被放在结结实实的铁笼子里,还加了一把挂锁(这是坦桑尼亚小旅馆儿的传统防盗方法);蚊帐上的窟窿,俺用纸给塞了一下;床、小桌、椅子之后,再别无它物;洗澡比较冻人的说。价格竟然要:100RMB/day。
Singida的小旅馆儿里,都喜欢用国家来命名房间名。我住在“新西兰”,左手边是“中国”、右手边是“美国”。
桌椅、地面,留着雨的痕迹,空气里透着凉凉的清新。
高高在上的大黑桶,天然的太阳能专家。如果阳光充足的下午洗澡,根本不用烧水,那桶里的水,会很烫。可惜,昨晚我洗澡的时候,已近午夜。
村儿里这小旅馆儿,早餐真是简单的可以。一人一个白水煮蛋,两片冷面包;没有牛奶,可以冲一杯热茶或咖啡。开水上漂着油星儿,不知是地下水含油还是因为锅没洗干净,总之:我对此进行了无视处理。据说有水果,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有一面之缘。
三两口的搞定早餐,其他人还没弄好,我出门用个名词儿--“外拍”。小旅馆儿的门脸,这一看也就是一个大宅子,间隔一些房间罢了。
红红的房顶,在这一片儿民房里,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早起的羊倌儿,正在送他的羊去吃早点的路上。
村儿里的人们,起床也都挺早的。喂,骑自行车那位?您这是要进城啊?
一个细如垂柳、一个顶着桶,感觉她们飘着就走远了,路边的三角梅开得乱蓬蓬。
嚯,这色儿(shǎn'er)!“赤橙黄绿青蓝紫”!真热闹!
“村儿东头的那条大道,就是Paris时装周的T台”。他们的走秀,很有国际名星的范儿。
小旅馆儿旁边的宅子,墙有点像沙砾加了黏土弄起来的,撒哈拉的味道。
颜色几乎掉没了的绿门,没上锁。很奇怪为什么用绿色,穆斯林是蓝色。
铁栅栏后的几块木板拼在一起,阻隔了里面与外面的世界。窗板上的木纹路及太阳晒出来的自然旧,与灰调调的色彩搭配在一起,一股子静静的苍桑味儿。
这算是气孔?电线从缝隙钻进屋里,黑漆漆的夜里,会有光明。(不确定,还有点像信号线)
村口的修理铺。主修摩托车、自行车,外带自助打气。
小旅馆儿对面有着巨大绿冠的树下面,摆了一个小杂货摊。
中国古有“二八月、乱穿衣”的说法。这五月坦桑之西北,红棉服的老板,花衬衫的顾客。
后墙头里面的还穿着坎肩,真是够乱乎的了。
应小老板之要求,来个大特写。

介男顾客的坐姿啊,俺实在是……木法说了。

Postman, Iceberg, Embassy, SM, 坦桑尼亚的几种香烟。
小杂货摊的货品很单一,只有烟和糖。
黄了叶子的高梁地,远处的大石头,听说Singida这地方还有湖,得空儿去转转。
2010年5月17日于坦桑尼亚
“蛐蛐在窗外声声逗趣,颠簸了一天的混沌,半凉不热的冲了个稀里哗啦。现在已经是周末了,我这个被工作糟蹋了的“五一”,就全当做是旅游了吧。”
——2010年5月1日,村儿里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