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35年前援坦赞铁路专家现在的生活

标签:
非洲龙世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援非坦赞铁路华侨北京饭店旅游 |
文/图 龙世界
◎ 1975年,中国援建坦赞铁路,被国家派往坦桑尼亚的一个北外斯瓦希里语专业的女生。
这是杨姐在坦桑尼亚的小院,院内芒果树,抬头看去:硕果累累。两层的小楼似平常百姓农家院,房前檐下摆放着桌椅,夜晚餐后可坐在那里聊天纳凉。我们敬爱的杨大姐,见证着中坦友谊发展的进程,在坦桑尼亚已经渡过了35个春秋。 ~帮帮忙呗~
院内绿色植物品种颇多,兰花间的庭院灯,装点夜晚的生活。
这“草”红的有点像火,吐着打卷儿的火苗,各种坛坛罐罐里都承载了勃勃生机,笑语欢歌。
这一根根、一条条,随风细摆,像小毛掸子一样的,也很好看。
绿,就是绿,深的浅的,里面还有红黑相间的叶子,这院子真像个小植物园。
木栏之上的红色灯笼,檐角的鸟笼和吊兰,想象那个画面,鸟鸣山幽、空谷幽兰。
尖顶草棚,房顶上的材料是椰树叶,坦桑尼亚最环保的建筑材料。
坐在这样的小院子里,你是否也会感觉到生活很田园、很惬意呢?
田园生活还不仅于此,后面的小菜地才更有味道。
这“小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虽然天天都能够看到中国人,但是面对镜头还是有点羞涩。
她有点愣愣的,不知所以的看着我。我让她不要动,她很配合我的要求,摆着POSE。
她似乎没有懂我的意思,远处的父亲告诉她,我正在给她拍照,孩子调皮的吐着舌头。
木瓜树下,新开的一块菜地。这里的菜种都是从中国带过来的,孩子的父亲已经很熟练的进行种植。 ~帮帮忙呗~
架子上的豆角秧,那个孩子远远的望着我,进行“围观”。
这种圆茄子与中国北方的不同,不过北京和南方应该常见。
这是“黄”“瓜花”!?
从果实判断,是一朵中国的“丝瓜花”,开在了坦桑尼亚的大地上,并且已经离不开这片热土,会永远传播中坦友谊。
这就是杨姐的北京饭店!杨姐:1997年开始在非洲投资,做自己的事业。同时,也会帮助使馆做一些工作。BTW:二楼有客房,过来如果没有地方住,可以到这里来落脚。价格公道、吃饭实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与祖国远隔万里,但皆心系华夏、心怀赤诚之心。
夜,已经来了。这一场景,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的院子里,门楣上的灯开着,大家都在院内谈笑风声的纳凉,小孩子儿们围着桌子跑来跑去…… ~帮帮忙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