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6年5月去了阿拉斯加北冰洋边上的普拉霍德湾(Prudhoe
Bay),南极一直在我的旅行计划中。经过几个月的筹划,最终在2008年底,实现了这个愿望。
去南极主要有两种交通工具:船和飞机。出发地有新西兰基督城附近的莱特顿港(Lytleton Harbour)和南岛的布拉福港(Bluff
Harbour)、智利的蓬塔(Punta Arenas)和阿根廷的乌斯怀亚(Ushuaia)。乌斯怀亚是阿根廷火地岛省(Tierra
Del Fuego)首府,是去南极旅游最热门出发地。乌斯怀亚被称作世界的尽头(End of the
World),是离南极最近的城市。每到南极的夏天,乌斯怀亚从当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小城游客如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准备从这里去南极。
从乌斯怀亚去南极,12天到15天的航程,大约6.000----8.000美元。根据船型和舱位,价格或有增减。有时不预订,在乌斯怀亚可以捡到2.000----3,000美元的便宜船票。这些船大多数是80---200人的小型船只。在气象条件及其险恶的南极海域,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晕船。天数稍长些的、去的景点多,还可以登陆上岸。无论是乘大船还是小船,特别反对通过旅行社去安排。中国国内组团去南极旅游,9—12天的报价是94.000人民币,天数多的竟然达到150,000人民币。折算成美元,差不多15.000到20..000美元了。
我们所乘的邮轮6万吨,乘客1500余。如此规模,在南极海域应该是巨无霸了。大的邮轮较那些小游船有利有弊。大船抗风浪性比较强,但行动不便,有些狭小的浅湾没办法通行,甚至天气情况差的时候,会改变原有的路线;小船停靠方便,但稳定性较差。对于那些有探险精神又能吃苦的户外旅行爱好者,强烈推荐坐小船去南极。对于有支付能力、又不愿意吃苦的人,可以在智利的蓬塔做小飞机,视价格而定,可以当天往返,也可以在那里住一天。
12月21日傍晚,我们的邮轮离开乌斯怀亚,穿越Canal Beagle狭小的海道,驶向南极。
12月22日下午,船到达合恩角(Cape Horn
)。船过合恩角,船上的广播响起,人们蜂拥到甲板观看和拍照。是时天气极差,天空中飘着雪花,整个海面能见度很低。合恩角是一片完全与大陆隔绝无人居住的岛屿。并没有让人有特殊的感觉。但它地理位置重要。合恩角和南非好望角齐名。好望角的两端是印度洋和大西洋,而合恩角的两端则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我拿着相机伫立在船尾,并没有拍照,只是呆呆看着渐渐远去的那片岛礁,思绪万千。毕竟是世界上两个大洋交汇的地方。
12月23日上午,邮轮穿越560海里的德瑞克海峡(Drake Passage)到达了南极半岛,我期待已久的愿望实现了。
邮轮在Anvers
岛西边慢了下来,这里是美国南极帕默科考站(Palmer
Station)所在地。据船上的资料介绍,这个科考站建于1968年,以探险家帕默(Palmer)命名。1820年
l1月18日,美国人帕默乘“英雄”号帆船,发现了奥尔良海峡和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南极半岛的西北岸。资料还介绍说,建站初期,岛上有不少于3300对企鹅,到了1974年,总数下降到百分之六十。专家预计,到2014年,这里的企鹅将会全部消失。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南极冰雪融化、企鹅的生存受到了影响。
美国在南极建立的常年科考察站共有3个,另外在每年的南极夏季期间还会在一些地点建立夏季考察营地。帕默科考站人员在10人到44人之间,是美国三个科考站中最小的一个。在3个长年考察站中,位于南极罗斯海西南角罗斯岛上的麦克默多站规模最大,也是各国南极考察站中最大的一个。考察站人员夏季时最多超过1000人,冬季时最少也有200人左右,它是美国在南极考察的“枢纽”。
我们没能登陆帕默科考站。当时,天空下着大雪,雾蒙蒙一片。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船长邀请了几名美国南极科考站人员到船上给大家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基本是科普性的:南极的生活、工作、南极考察的意义、冰盖及物理意义上的南极点、南极光等。科考队员借助投影仪对着照片演讲,深入浅出,还算明白。作为回报,科考队员报告后,到自助餐厅饱餐一顿。3个小时之后,船按预定日程,离开这个区域。
12月24日上午,我们的邮轮到达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南纬62度23分。天气非常好,景色也十分漂亮。规模巨大的冰架从南极大陆伸向海洋,在冰架的边缘断裂处,晶莹透彻的蓝色冰凌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冰架不断地撕裂,在海面上形成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冰山。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极具特色,最壮观的当属那种平板、桌状冰山,面积比足球场还大。从船上放眼望去,巨大的冰山在海风和洋流的推动下,在船的两侧缓缓漂过。一些较小的冰山上,站满了黑白相间的企鹅,像军舰上的士兵接受检阅,其壮观情景难以忘怀。
这一天晚上是圣诞平安夜,船上节日气氛浓厚,人们相互祝福,像老朋友一样。陌生人的一句圣诞快乐,尤其让人感动。
一个人跑到甲板发呆。南极的圣诞夜与白昼无异,夜半之后,太阳才懒洋洋退到冰山后面。此时,晚霞撒在南极静谧的山峦之中,美的让人窒息。一道道细细的光线镶嵌在层层的山脊上,如同人工彩绘的图案,层次分明。白雪皑皑的山峰,笼罩在云雾中,在落日的余辉中若隐若现。意识停止流动,思维搁浅,不知今夕是何年。
12月25日上午,我们的邮轮到达乔治王岛(King Geroge
Island)。乔治王岛是南雪特兰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国1985年建立的长城站就在这个岛上。这个岛上共有阿根廷、巴西、智利、韩国、秘鲁、波兰、俄罗斯、乌拉圭等13个国家的南极科考站。乔治王岛是南极旅游的重要景点,是人类活动最多的南极岛屿。中国在南极目前有三个科考站,除了长城站,还有中山站和刚刚建成的昆仑站。
我们的船进入阿根廷科考站所在的港湾。岛上的建筑、人和企鹅清晰可见。船上的所有乘客都跑到甲板上,人们表情兴奋,溢于言表。岸上科考站附近到处都是企鹅,用成千上万来形容,绝不夸张。我们的船体积过大,不能靠岸太近,拍摄企鹅的效果大打折扣。我换上了70—200mm长焦,加上了2倍增距镜,镜头焦距可以达到400mm。即使这样,效果也不尽人意。这个时候,我羡慕那些小船上的乘客,能够借助橡皮舟上岸。尽管他们每个人只能在岸上停留30分钟。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在心里说,我会再来这里。3天3夜南极邮轮之旅,极地的风光让我的人生观有了改变。南极半岛雪白冰蓝,纯净无瑕,是人类最神秘、最遥远、最寒冷和最后一片没被破坏的大陆。
冰之川流淌着万年前凋零的雪花,山之魂演绎出梦幻一样的童话;天堂般的景色阉割了想象力,秃笔只能描述尘世的浮华。南极是纯净的世界,找不到尔虞我诈。没有人类,你就会忘掉害怕。在这里迷失了自己,情感也能回家。
(以下图片点击可看大图)
http://i42.tinypic.com/2djq8p3.jpg
http://i44.tinypic.com/14m6ryp.jpg
http://i41.tinypic.com/9uyv83.jpg
http://i39.tinypic.com/2r2obyo.jpg
http://i40.tinypic.com/2w2e7tz.jpg
http://i43.tinypic.com/2pplwdz.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