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华

流火的六月,世界杯如约而至。世界杯开赛前的一个雨天,跟几个朋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聊开了足球,席间的70后可以将自己的世界杯历程追溯到1986年,经典战役一一道来,而我们这些80后,功力深厚点的至多将自己的世界杯时间表拨回到1994年,回味扎着辫子的巴乔和那一抹落寞的蓝。说话间,每个人关于足球关于世界杯的记忆中都会有那么一群跟自己分享悲喜的人,都会有那么几段写满年轻、装满激情的时光,回想起来,那么清晰,如痴如醉。
是1995年最鼎盛时期的中国足球甲A联赛把我带进了足球的殿堂,这个时间才开始懂得欣赏足球的魅力,自然是错过了94年的世界杯。有了几年国内联赛和意甲联赛的收看经历,我的世界杯历程从1998年的法国开始。那一年,我高一,班里的男生们开始疯狂地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踢球,他们甚至搞起了自己的足球联赛,我受宠若惊地被任命为他们的联赛主席,跟着他们起草赛制、安排赛程。他们的比赛风雨无阻,我和小玉的二人啦啦队也是全天候的,裁判缺席的时候我还被拽上场挂着哨子跟着他们一起在雨里、泥里来回奔袭。那一年,在法国世界杯开战前,足球杂志、世界杯特刊、世界杯对阵图都躲在我们的课桌里,一应俱全;那一年,熬夜看完比赛,第二天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上学;那一年,我的意大利遭遇了法国而后被东道主点杀,那时候蓝军中有巴乔、有维埃里、有马尔蒂尼,那时候亨利还是个躲在队友身后不敢看点球决战的孩子。从那时起,我开始经历心理的不成熟期,我憎恨对手,憎恨法国。
2002年,韩日世界杯,我读大学。还记得那时候的世界杯没有时差,没有课的下午永远是和小田瘫在床上对着电视,全身上下只剩下按遥控器的拇指一直活跃,在央视二套和央视五套间来回切换;还记得阿根廷小组赛最后一场在瑞典人的黄衣间疲于奔命的悲壮,看见战神巴蒂那让人心碎的眼泪,白岩松欲哭无泪,沈冰潸然泪下,而躺在我隔壁床的小田早就开始无声啜泣抹开了眼泪;还记得中国队世界杯之旅的首场比赛,那天下午学校里几乎“万人空巷”,下午有课的班级早早跟老师协调好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了课堂内容,几乎每个宿舍的电视机都定格在了中国对哥斯达黎加的比赛现场,我们楼里几乎每间女生宿舍都默契地敞开大门,让大家都互相听得见彼此的惊呼和唏嘘;还记得我草草交了选修课考试的试卷奔回宿舍看意大利对韩国,却看到维埃里在禁区里被对手疯狂地拉扯着蓝色的球衣,却看到托蒂被红牌罚下,却看到韩国将有着无比强大阵容的意大利斩落马下,我嚎啕大哭。2002年我依旧经历着心里的不成熟,我无法理性地看待比赛结果,我依旧憎恨对手,憎恨韩国。
2006年,德国世界杯,我刚考上研究生。那时候,除了看球,我终日泡在网上用网络日志记录自己足不出户的世界杯之旅,我写和我同龄的卡卡,我写已经离开米兰的舍瓦,我写白发苍苍的布吕克纳;那时候,看球之前会去楼下的烤肉摊坐坐,吹吹夏夜的风,咀嚼几串有着迷人烟熏味的烤肉喝一瓶爽口的冰峰;那时候,决赛的夜晚我只能关了灯、调小电视音量一个人坐在偌大的客厅里轻轻呼吸,因为卧室里的家人已经入睡,急了不敢大声叫喊、乐了不敢放声大笑,不敢拍手也不敢跺脚,于是我用和男友、和挚友之间的短信交流来释放我的兴奋,当格罗索的点球打进,意大利球员在奥林匹克球场奔跑庆祝的时候,我说:我用短信记录的意大利的金色轮回。从那时起,我喜欢看任何一场精彩的比赛无论交战双方是谁,我学会享受赛场上每一个传切配合、每一个进球的过程,我开始理性地看待每一场比赛的结果,比起齐达内顶翻马特拉齐的那一刻,我更深刻地记得这位法国足球的旗帜被红牌罚下时与大力神杯擦身而过的背影,我开始学会尊重对手,欣赏对手。
不看国内联赛很多年,那是因为失望太多、伤心太多。几年来,终日混沌,连欧洲的五大联赛也是关注得越来越少,南非世界杯来临之前,我日日自惭形秽:球看得越来越少,我怕是已经沦落到大赛前才开始兴奋的伪球迷队伍中了。直到世界杯开幕前,这个疯狂的娱乐时代把马诺、凤姐之流通通跟足球扯上关系,博点击率、赚人眼球,也许是这些不懂足球却要开栏目评足球的所谓娱乐红人刺痛了我的某根神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足球的心态,球迷还是伪球迷都不重要,来自心里的那个声音说:我爱世界杯,这份爱,是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