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图片来自网络)
前几天翻看《三联生活周刊》,看到这么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是说做作派的咖啡和不做作派的咖啡。关于做作派,大抵就是坐在类似星巴克这样现代的咖啡馆里翻看着法文版VOGUE的时髦女孩;而至于不做作派,大概就是坐在破旧庭院的老咖啡馆里翻看着泛黄的二手书,沉醉其中,又或者是在机场咖啡区候机不顾周遭喧嚣认真阅读着《驻京办主任》的男子。。。如此这般的场景描述,很有意思,那个喝咖啡候机、最主要是在翻看《驻京办主任》的男子,让我想起了我家黑子,呵呵,他就是这种骨子里就是书虫的人,于是我很荣幸地将黑子划归到不做作派的咖啡里。
至于我自己,骨子里就不是书虫,又很喜欢咖啡,以上述的种种场景为依据的话,我很容易沦为做作派。不过,我去星巴克的时候是基本不会看书的,或者是买杯焦糖玛琪朵带走,或是坐在窗边歇歇脚无聊地翻翻手机;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美好的下午时光,想去体会一下校园咖啡馆的宁静,于是独自前往,期间翻了翻《中国新闻周刊》,不过我要的却是蜂蜜柚子茶;常听那首蔡淳佳和金海心唱的《女人们的咖啡》,就会想起我和三水头大一起坐在时光咖啡馆的情景,那里不存在做作和不做作,只有三个女人的闲聊和笑声。。。所以,我很不谦虚地把自己至于咖啡的做作与不做作之间。
呵呵,其实写这个的初衷不是为了对号入座,只是觉得这篇文章、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不小心生拉硬拽地非要给自己分个类,跑题了!
说完咖啡,我又想到一种人,一种境界。昨天同学聚会,吃完午饭大家打算步行着去KTV,路过一条静谧的小街,小街里是一些精品时装小店,店面都不大。不自觉地走进一家,翻翻衣服看看配饰,不经意地发现这个方寸的小空间里满是店主的心思:对面的一面墙放着各色的咖啡杯、咖啡还有小饰物,或许因为精致特别,同学想伸手拿起这些小玩意看看,结果年轻的女店主礼貌地回绝:不好意思,我们这些都是非卖品。。。再回头看,衣架背后是双人座的沙发配茶几,都小巧精致干净,那头女店主的笔记本电脑里放着英文的原声电影。这让我想起我刚回西安租房的那条街,被各色简陋的小吃店、不大的饭馆包围着一个小小的音像店里,几乎每次进去,男店主都是在专心致志地看discovery,从来不见他分神来招呼我们这样的顾客,我们在他店里溜达溜达,发现店里的DVD不是关乎人文艺术就是关乎高雅音乐,当然还有店主热衷的discovery。再扯远一点,想到06年我和黑子去云南,在丽江的古城四方街里,游荡着已经习惯了去杀价淘一些漂亮的小玩意,杀价也杀出了经验,谁知晚上临出城的时候走进一家木雕的小店,被这里精美的木雕吸引,看准一个心仪的,立马询问价钱时刻准备开始杀价,店主正忙着手上的作品,没抬头地告诉我们价格,我张嘴就来:便宜点儿吧?!谁知依旧专注的店主的回答却多少让我们有点始料不及:不买没关系,欣赏欣赏就行。。。
其实,上面罗列的这几个店主,跟我们一样都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但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能在如此的浮躁和嘈杂中给自己开辟一方安静的乐土,这也是一种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