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日本难民恤金及台湾军费共五十万---清朝九十(同治十三年)
					
											标签:
																				
                            苏州藕园汕头石炮台公园北京密云大公主府(迁北京那彦图王府(外观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苏州  
(2017. 11. 22)
 
归家携偶享安乐
临水建园度余生
怡然自得
【景点介绍】:
耦园原名涉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仓街小新桥巷。耦园为全国重点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遗产。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南北驳岸码头是耦园特色之一,尽显姑苏“人家尽枕河”的特色。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背景】:
清初雍正年间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始构“涉园”于此,又名“小郁林”(今东花园)。取自陶渊明的《归辞》,“园日涉以成趣”。园不甚广,有观鱼槛、吾爱亭、藤花舫、浮红漾碧、宛虹杠诸胜。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
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苏,携妻归隐,购得涉园废址,聘画家顾沄在旧园基础上设计,重修扩建为一宅两园的现存格局,形成今日的耦园。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建成后的园子,沈秉成将其易名为“耦园”,寓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之意。光绪十年,沈秉成奉诏复出任官他省,全家随往。光绪二十一年,沈秉成至苏州治病,医治无效,卒于耦园。此后园内日渐破落,散为民居。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现在讲“能陪着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和能陪着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放在一百多年前,更是凤毛麟角啊!
 
【旅游趣事】:
 
 
 
广东汕头  
(2016. 03. 07)
 
台耸海岸 守神洲国土
炮指远洋 击来犯敌人
威慑远寇
【景点介绍】:
石炮台公园是以崎碌炮台为主景点建筑而成的纪念性公园。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炮台总面积19607平方米,其中城堡面积10568平方米,有一条宽23米、水深3米的护台河环绕炮台一周。炮台内广场直径85米,全台直径116米,外墙高6米,内墙高5.15米。炮台分上下两层,各设18个炮位和若干枪眼,底层的炮巷4.1米,长约300米深邃迂回。炮台内有一道27极波纹型石阶,设计巧妙实用,便于炮械循级推上台面。台面上有72个通风报花塔,每三个为一组,呈品字型鼎立。它是炮塔上下传达信息及供底层的通风采光之用。炮台东北面有一月牙型点将台,用于指挥及观看兵丁操练,在点将台的西北角有一条螺旋石台阶通往炮巷。台阶较隐蔽,便于作战时疏散及向台面运送弹药。
【历史背景】:
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即1874-1879年),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现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十九世纪中期,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先后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与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实行门户开放,汕头就是当时十个通商口岸之一。由于外国商船纷至沓来,加上海防松散,当时驻潮州总兵方耀顺应民意,以“邻分不净,潮海严防”为由,奏请清廷建筑崎碌炮台。崎碌炮台主要以贝灰砂、煮烂糯米饭及红糖浆调廿夯筑而成。大门、炮巷均采用规格花岗石块砌筑,因而俗称“石炮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22. 03. 21)
亲爹干娘能给富贵
和硕固伦难保幸福
位高命薄
【景点介绍】:
大公主府原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宽街西南侧。1985年按原格局迁建到密云县白河郊野公园,占地2.1万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间,分门殿、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楼五进院落。
【历史背景】:
清乾隆二年(1737)为康熙皇帝第24子諴亲王爱新觉罗·胤祕的王府。諴亲王府”的府主绵勋已经世袭递降为“贝子”了。于是,王府被收回,同治八年(1869),赐予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的府邸,俗称“大公主府”。同治十三年(1874),荣安固伦公主病卒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的长女,故仍称“大公主府”。为什么恭亲王的长女不是“郡主”,而是“公主”呢?因为,慈禧太后喜欢恭亲王的这位女儿,将她收养,慈禧太后的养女自然就是“公主”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异地迁建的建筑也能是文保单位吗?就算建筑材料是原来的,可建造方法总是现代的吧?这么一弄,这“味道”可就差远了!想不到这位“大公主”生前红颜薄命,死后还打城里给迁到“外八”去了!
 
【旅游趣事】:
早知道这儿有座“大公主府”,一直以为是那座公主在出嫁或省亲路上的“行辕”,上网一查才知道,敢情是从城里迁建过来的。几年前,曾经路过此地,当时被一个“衙门”占用,大门紧闭。这次也是路过,也没期望太高,只要能看个大门外观就知足。路边的电栅门是开着的,里面的广场上停着几辆车。走到大门前,嘿!不但门开着,而且是“中门大开”。走进大门,静悄悄的,院子里既无人声,也无狗声。低头一看脚下剩余的积雪,连个脚印都没有 --- 看来这座大门至少三天没人进来过了。走到后面的二进院,依然是这么“宁静”,扒着窗户往屋子里看,已然空无一物。就这么转悠了一圈,就溜达了出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