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2025-03-01 07:01:10)
标签:

贵阳青岩古镇迎祥寺

揭阳进贤门城楼

枣庄台儿庄步云廊桥

分类: 第八轮

贵州贵阳  青岩古镇迎祥寺

(2012. 10. 24)

 

木兰花

 

朝内嗣君登大宝,路远山高知信少。

边镇内,众乡亲,为求平安兴寺庙。

本供斗姆归道教,佛至道移菩萨笑。

一阁佛道暂相安,盛世江山何日到。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景点介绍

迎祥寺,坐落在南街西侧的小山脚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有“黔山祖庙”之美称,是贵阳市的著名古刹之一,至今仍然香火旺盛。该寺有殿宇三重,前为天王殿,现殿中塑有弥勒佛像,殿两侧塑有四大天王之像。穿过前殿,便是大雄宝殿,正中供俸佛祖释迦牟尼,两旁供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后殿下层供观音菩萨,观音两旁,立有善财童子与龙女。令人诧异的是楼上供奉的居然是道教的神仙“斗姆”,一问当地人才知,这里早先叫做“斗姆阁”,本是供奉斗姆的道观,后来才被佛祖们抢了地盘,变为佛寺,人们便将斗姆像移置于此,一起供奉起来。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历史背景】

始建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始建者智安法师。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重修。补造两厢、韦驮殿、牌坊及围墙。至道光三十年始完工。后有地方豪绅集资在迎祥寺前旁建一小阁,供奉道教斗姆神;乡民久而不察,遂将迎祥寺俗称为“斗姆寺”。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个小镇里,左建一个寺,右建一个观。到后来还能“佛道共奉”在一个寺里,也不怕这些神仙打起来!那么一个小镇,总共也没多少人,这么多庵观寺院,这里的人信仰得多杂啊!

 

【旅游趣事】:

    跟着一日游的团到了青岩古镇,一起参观了状元府以后,就分散自由活动了。迎祥寺不太好找 --- 不在主街上。按照旅游指示牌,七拐八拐地找到地方,却几乎看不见庙门 --- 门口几乎完全被小摊堵上了。穿过小摊进庙,人倒不多了。庙不大,十分钟不到,就转了一圈。

 

 

广东揭阳  进贤门城楼

(2016. 03. 09)

 

门开便儒进

国难思贤来

古城谯楼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景点介绍

进贤门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分上下两部分,正面朝东。城楼建筑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建筑壮丽堂皇;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飞檐翘角,朱栏雕栋,雅致堂皇。门楼通高1677米,纯杉木结构。首层三进5间,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两侧各有一门亭,屋面四周起翘。上层为八角亭阁,屋面是八角 攒尖琉璃顶。整个建筑古朴大方,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明、清时期,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残月西斜,晨曦初现,更夫吹响报晓号角,角声随晨风传遍全城,“谯楼晓角”因此得名。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历史背景】

进贤门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距今近四百年。揭阳原有东、西、南、北四门,进贤门为第五城门,这在古代城池建筑格局中实属罕见。因此门通抵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称“进贤门”。 已有380年历史的进贤门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揭阳“古八景”中被称作“谯楼晓角”。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进贤门挨着学宫,看来是为方便儒生们啊!可这眼瞅着已经天下大乱了,培养那么多儒生有什么用啊!也别说,二十多年后改朝换代时,这个地方还真出一门心思“效忠前朝”的人。

 

【旅游趣事】:

    进贤门离酒店不算远,只有一二百米。可雨下得不小,只能寄希望于手中的雨伞了。还没走到进贤门,脚底下的鞋却全湿透了。门楼的一层就是一个门洞,穿过门洞,来到“城里”就看见了上楼的“马道”。上到二楼,门楼却没有开放,只得顺原路又下了楼,继续往西走。

 

 

山东枣庄  台儿庄步云廊桥

(2017. 06. 13)

 

铺路架桥德行事

安地利民官家责

乱世佳吏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景点介绍

步云廊桥位于台儿庄古城大衙门街西首,安澜门附近,取“平步青云”之意。

大清兵取沈阳......皆败没......大清兵取辽阳---明朝八十八(天启元年)

【历史背景】

明朝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浙江省余姚县才子马希曾,出任峄县知县。马知县来到峄县不久,就亲临台儿庄,拜访漕河官员和当地士绅。他发现运河上没有桥,于是捐资建了一座竹木结构的大桥。大桥修好,方便了行人,人们感激不尽,纷纷为他烧香许愿,祈求神灵保佑这位父母官步步高升。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运河南巡,途径台儿庄。峄县落魄文人李克敬,当时正在滕县讲学,听到康熙南巡的消息,收拾行囊,连夜赶赴台儿庄,向康熙皇帝献上《雅颂八章》的辞赋。据文献记载,许多文人,把自己的颂诗摆在桥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从众多才俊献上的诗赋中,钦定李克敬的《雅颂八章》为第一,贴出皇榜,改变了李克敬的命运。第二年,山东举行乡试,李克敬赴济南应考,成绩全省第一,之后赴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参与了《大清一统志》的编纂工作。有人说,这座桥,使李克敬平步青云,于是改名为“步云廊桥”。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在朝廷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大明朝还有基层官吏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大明朝的国土全部丧失之后,还有那么多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

 

【旅游趣事】:

    步云廊桥正对着参将署的大门,走到这的时候,没太多在意就先进了参将署的大门。参将署里的展览中,有一张“马公碑”的照片,看了介绍才知道就在桥头。转完了参将署,走出门来,又到了步云廊桥头找到了那块石碑,看过石碑,又上桥走到对岸,再走回来,才接着往前溜达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