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负我”---明朝五十二(正德元年至五年)

标签:
苏州拙政园张掖镇远楼北京法兴寺 |
分类: 第八轮 |
江苏苏州
(2017. 11. 19)
亭台楼阁江南景
梅兰竹菊儒者情
政拙思巧
【景点介绍】: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历史背景】:
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园多隙地,缀为花圃、竹丛、果园、桃林,建筑物则稀疏错落,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广袤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嘉靖十二年(1533),文徵明依园中景物绘图三十一幅,各系以诗,并作《王氏拙政园记》。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阊门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他“以己意增损而失其真”。此后,徐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后徐氏子孙亦衰落,园渐荒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御史是给别人挑毛病的,这么大兴土木地修建园林,不怕给别人留下“口实”么?
【旅游趣事】:
十八年前,就是因为时间晚了,而错过了拙政园,这次可不能再留遗憾了。可走到路口,发现苏州博物馆就在这儿,想想第二天是周一,只得先把博物馆逛了,博物馆还连带着忠王府,等都逛完一看表,又快五点了。当年可是四点半就不让进了啊!到拙政园售票处,不错,还在卖票!毕竟十八年过去了,服务意识也提高了不少。卖门票的可以等,可太阳不等啊!进门也得抓紧时间,靠着手中的导游图,逐个景点参观、拍照,根本没心思品赏了。一圈“捋”下来,最后的几张照片基本都看不出模样来了。
甘肃张掖
(2016. 10. 15)
沟通东西丝路畅
威震南北蛮夷安
朔漠雄关
【景点介绍】:
俗称鼓楼,又名靖远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鼓楼。台基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基座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与四条大街衔接。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为“金城春雨”,西为“玉关晓月”,南为“祁连晴雪”,北为“居延古牧”。
【历史背景】:
楼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建在一座砖包的高台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22. 03. 28)
已然身剐武宗世
何以庙建崇祯朝
莫名其妙
【景点介绍】:
法兴寺位于东城区金宝街51号,旧殿位于建国门外盛芳胡同99号(原什邡院38号)。2002年东城区建国门内危改,由原址平行东移300米至此。是北京不可多见的明代建筑。
【历史背景】:
专家鉴定法兴寺为明代权宦刘瑾家庙。刘瑾(1451年—1510年),兴平(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汤坊镇王堡村)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弘治年间,刘瑾犯罪,被赦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照。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命刘瑾执掌钟鼓司,刘瑾正式获得官职。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初,刘瑾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自此掌握大权,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正德五年(1510年),被同为“八虎”之一的张永带头揭发罪行,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庙门旁的介绍石刻上,既写着“建于崇祯年间”,又写着“刘瑾家庙”--- 这两点是不是矛盾啊?刘瑾可是被剐了的,就算是家庙,也早得给刨了啊!到了崇祯年间,更不可能建庙纪念这么一个被剐了的太监啊!
【旅游趣事】:
这地方不在这天要逛的“目录”之内,完全是路过。在周边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间,这座建筑显得很“扎眼”,拍了两张照片,走上前看看可在石上的寺庙介绍,可看了半天没看明白 --- 既写着“建于明崇祯年间”,又写着“刘瑾家庙”。回家上网一查,居然也是这么写的。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