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2024-12-02 07:08:06)
标签:

沧州文庙

驻马店汝南宏济桥

兰州仁寿山公园“金城

兰州仁寿山

分类: 第八轮

河北沧州  文庙
(2020. 10. 30)


复故土再兴儒教

迁新城不忘乡贤

主流三观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景点介绍】:

文庙即孔庙,位于沧州市晓市街北端,南北长1105米,东西宽37.2米,坐北朝南,共三进院,门前原有7米长的照壁,东为礼厅,西为义路。进厅向北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泮水桥,西侧有省牲所(现已改为现代砖混结构的办公用房),再向后便是悬山顶戟门,中院东西两侧为廊屋,正中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18米,南北9米,正面五门,殿内立柱24根,出檐2米,顶为绿釉。建筑雄伟。为歇山顶,五踩重昂斗拱,面阔五面,进涉三面,明珠八根,格扇门,黄绿硫璃瓦盖顶,后院正北面为硬山顶明住堂。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历史背景】:

孔庙始建年月已无可考。2010314日,在开挖一进院西厢房地基时,在距地面1米处发现一尊赑屃和一通石碑。碑文载:“造土以弘治乙丑三月朔日,以四月之朔告功成。正德二年丁卯正月吉日立”。由此可知:沧州乡贤祠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十五日开工,四月十五日竣工建成,正德二年(1507年)正月择吉日而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既然孔庙时间无可考,姑且以建乡贤祠的年代代之。明朝以前,沧州州城还在旧州,而明朝洪武年间才迁至现址。孔庙肯定是建在城迁之后。明初之际,朱元璋一直在北方推行“去胡俗”的政策,想必文庙建设应该不会晚于一路之隔的清真寺。这样算下来,文庙应该建于建文、永乐年间。

 

【旅游趣事】:

从清真寺往西溜达,十分钟左右就走到了文庙前面。牌坊和影壁之间的小广场上还挺热闹,一帮老头、老太太在晨练。等绕过影壁,一下子就消停了 --- 三座“棂星门”的大门都紧闭。走上前,挨个推了推,嘿!右边这座居然推开了。走进去,刚拍了大成门和泮池的照片,旁边屋里就走出一位,告诉我九点才开门。一看表,这才八点一刻,跟这儿耗45分钟,真犯不上。就征得他同意,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拍了张大成殿的外观照片,就走了出去。

 

 

河南驻马店  汝南宏济桥
(2021. 04. 13)


车行南北路

船走东西途

四通八达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景点介绍】:

宏济桥又名博爱桥,坐落在汝南县城拱北门外,跨汝河之上,为五孔实腹联拱式石桥,长55米,宽7.7米,桥高10米,桥面为青石板铺砌。桥的两侧有栏板,刻有狮子,桃,猴,石榴,鹿,麒麟和武松打虎等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两侧各设栏杆望柱30根,柱距2米,柱高1.3米,柱顶雕刻有狮、桃图案,雕刻精湛,形象生动,精工细雕,具有浓郁地方特点,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历史背景】:

宏济桥初为木桥,桥身曾对着城西北角楼。有一年夏天汝河水暴涨,木桥被连桩冲走。因此,居民们每行至此皆叹艰难。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汝阳知县雷宗与当地居民筹资改建为石桥。年久又被水毁。明朝嘉靖年间,汝南知府黄似华重修。但从现存的桥体构件上看,很多为元、明遗物。于是有人猜测,该桥创建年代可能远至元末明初。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一座石桥,农业时代建造的石桥,到工业时代依旧在发挥作用,这就已经能称之为传奇了。

 

【旅游趣事】:

承蒙2路公交车司机提醒,才把头脑中的“宏济桥”和汝南城北门外的这座五孔石桥联系起来。可这时候已经很累了,真没有心思在桥上再走一个来回了。于是,在往这边走的路上拍了张桥侧面照片,又在桥南岸正对着拍了张桥面照片,然后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城门楼。

 

 

甘肃兰州  仁寿山公园“金城第一堡”碑
(2014. 04. 24)


大明百多年,

锐气渐消磨。

沿边筑寨堡,

凭此护家国。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景点介绍】:

“金城第一堡”碑位于安宁区仁寿山广场上,高3.15米,重达13吨。于2005年安宁堡建堡500周年之际揭碑。

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明朝五十(弘治十八年,上)

【历史背景】:

明灭元以后,蒙古贵族不甘心失败,继续与明对抗。15世纪 40年代,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诸部,势力日益强大,并不断出兵侵略北部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成为明朝北部的严重威胁。从明正统到弘治的50多年间,明军在兰州黄河以北先后修筑了多处军事城堡,并在外围修筑边墙、墩台,以重兵戍守。

公元1505,时任兰州总制的杨一清修筑了安宁堡,主要用以屯军、防御之用。据考证,此堡为金城第一堡。堡子起名安宁堡,取其“边境安静,边患消宁”之意,表达了当时乡民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希冀。明清两代,堡城凭借易守难攻的优势,乡人多次击退外侵,得以安居乐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沿长城一线旅游,会有不少以“堡”命名的景点、地名,查其历史,基本都是明朝中后期建的。这个时候的明朝,既没有了先祖远征大漠的豪气与勇气,也没有后来清朝“满蒙一家”的国家战略,在边防上能做的就是修寨筑堡来驻军,而且密度越来越大。

 

【旅游趣事】:

这座石碑就在仁寿山广场上,车停下来,先没着急进公园,给石碑拍了张照片,就转身奔了另一边的天斧沙宫。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