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明朝三十四(正统元年)

标签:
北京通州中仓仓墙遗址北京门头沟万佛堂塔襄阳襄王府与绿影壁 |
分类: 第八轮 |
北京
(2022. 03. 01)
漕运军粮人似虎
廒藏草料马如龙
京师根本
【景点介绍】:
大运中仓是为储放军用粮饷建立的漕仓,该遗址位于通州区中仓路,距离通州博物馆很近。2001年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明永乐年间,为储放军用粮饷,朝廷于通州创建了三座大型漕仓,总称“通仓”。因此仓居中,故称“中仓”。明正统元年(1436)定名为“大运中仓”,供应守卫北京与长城部队的粮饷;隆庆三年(1569),大运东仓并入此仓。清乾隆十八年(1753),大运南仓部分仓廒亦并入此仓,使得此仓规模在京、通11仓群中跃居第二(首位是通州西仓)。在清代,通仓又为北京八旗官兵及王府贵族领取俸粮之所。此仓围砌城砖砖墙,周长1237米。设收纳水上转运漕粮的南门、陆上转运漕粮的东门与支放漕粮的北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通州时驻扎在此。次年,北运河停漕,此仓废弃,后为军阀部队占用。1935年12月,日寇驻通特务机关设于此。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从今天的眼光看,北京是个建都的好地方。可在农业社会中,北京建都有一个缺陷 --- 周围的经济水平不足以支承一座大型城市的发展。幸好,更早的先辈留下了一条运河,可以从经济更发达的地方往这调运物资。
【旅游趣事】:
这个景点正好在要经过的路上,介绍牌、文保碑倒是一应俱全,可问题是,到底哪个才是那座该看的墙呢?看来看去,总觉得整个围墙是“浑然一体”的。正踅摸着呢,有位大姐从这儿路过,就向她打听。她第一句讲“我还真是这附近长大的!”,可第二句就接着讲“连我都不知道这碑指的是哪儿。”短短两句话,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那还看什么啊!走吧!
北京
(2022. 03. 11)
辅三朝天子
成一代高僧
京西有迹
【景点介绍】:
万佛堂开山寿塔,称慧进大师塔,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万佛堂新村北山坡上。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原为五级六角形仿木结构密檐砖塔,实心六角形,现仅存四层,残高约9米。塔基为青石雕凿垒砌而成,上为砖雕垒砌须弥座,座上为砖雕仰莲瓣三层,上承塔身,第一层塔身正面有壶门,其余五面为棂窗,砖雕装饰门与窗,窗棂有“万字不到头”、双菱花等装饰,塔转角处砌圆形立柱。檐下施五踩斗拱,斗拱为两跳。从第二层起逐渐收分,斗拱变为一跳,塔檐皆内弧,斗拱下均饰云纹,整个塔形线条流畅,造型优美。
【历史背景】:
古塔建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据考是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三朝的国老慧进大师的舍利灵塔。
慧进(1355~1436)明代僧。霍州灵石(山西)人,俗姓宋。字栖岩,号止翁。幼即礼大云寺渐公落发。洪武(1368~1398)初年,依汴梁古峰法师学华严宗旨,旁及唯识、百法等论。后每登讲席,则善能剖析幽微,意解心融,为众所钦服,遂有法主之称。永乐年间(1403~1424),成祖召至南京,问楞严大意,敕赐紫衣,并命住持天界寺,选俊秀僧从学之。后又敕修三藏法数,并随帝迁北京,住海印寺。师曾率领天下僧众,修普度大斋,并演说三聚净戒,以利益幽显有情,曾感应旛竿放异光。洪熙元年(1425),淘汰教职,唯师独膺嘉奖。次年,宣宗敕赐毗卢冠、金磨衲。正统元年示寂,世寿八十二,僧腊七十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以僧道出家之身辅助“家国合一”的天子,其间相互关系比较微妙 --- 毕竟中国历代王朝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价值观的。一种可能的猜想是,这些高僧、高道能以本门学说为天子所为提供理论依据。
【旅游趣事】:
轮到该去门头沟了,先认认真真地做了一番"paper work",才选定了万佛堂村。这里面有两个“目标点”,一个是万佛堂塔,另一个是过街楼。虽然选定了,但心里还是犹豫 --- 网上地图的这两个点都不是那么明确,大致估计下车后得步行2~3公里。要是开车去,先得横穿一个北京城,更不合算。最终决定还是地铁+公交去。路不难找,但拐了个弯就遇到了麻烦 --- 一路上坡啊!一路边打听,边往前走。好容易听到一句“前边就是,没几步了!”,可随即前面就没路了。一个大工地横在前面。跟工地上几个人打听塔在哪儿,这回得到的无一例外是茫然不知。我也正茫然的时候,冷不丁一抬头,塔就在路右边的山坡上。从小道又往上爬了一段,在距塔直线距离不足百米的地方,不敢往上爬了 --- 脚下的小路爬上去没问题,可往下走有些危险。于是拉近镜头,拍了几张照片,转身下到大路上,再回到路口打听“过街楼”,大致知道在工地的另一边,还得走出去一公里左右。一听这个,干脆放弃了,道了声谢,就转身往公路上的公交车站走去。
湖北襄阳
(2014. 11. 16)
醉花荫
父皇寿短兄美意,王封长沙地。
十载享逍遥,侄幼承皇,又向襄阳徙。
英宗北陷江山泣,上表伸忠义。
天下变夺门,又展贤名,藩位传明季。
【景点介绍】:
襄王府坐落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南的绿影壁巷东端。王府旧址上,现已新建王府大门、正殿,陈列着襄樊市及所属各县出土的文物。
绿影壁位于湖北的襄阳城内柬南隅,系明代襄阳王府门前的照壁,塑于15世纪中叶。壁长25.1米,高7.1米,厚1.72米。壁面用绿矾石雕凿,白矾石镶边。此壁共雕99条龙。
【历史背景】:
襄王为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朱瞻墡。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王府由长沙迁移襄阳城内东南隅.崇祯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毁,唯照壁保存至今。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