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元朝十三(世祖,至元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

标签:
聊城京杭大运河北京郭守敬纪念馆临夏州白云观北京高梁桥北京通州土桥镇水兽及 |
分类: 第八轮 |
山东聊城
(2007. 11. 20)
大元定鼎在幽燕,
漕粮无须过中原。
运河改道山东地,
只令东昌赛江南。
【景点介绍】: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是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位于聊城市下辖的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境内,全长97.5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开凿东平安山至临清的运河河道,上接济州河、下通卫河,并以“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元史·世祖纪》)。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是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至今聊城运河沿岸还保留着大量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存。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运河改道的原因是政治中心的变化 --- 从这时起,中原之地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运河的主要功用就是沟通行政中心与经济重心。从地图上看,运河改道的思路源自一个简单的几何原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历史发展看,也体现着后世屡试不爽的道理 --- 挨着交通干线,经济就容易发展起来。
【旅游趣事】:
进山陕会馆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门口的河,河水清澈,河岸齐整,一看就是近期内经过人为整修的。也没多想,就直接进了山陕会馆的大门。走着走着,突然脑子一动:门口这条河应该是元代京杭大运河吧?赶紧和会馆的工作人员打听确认,果不其然证实了我的判断。从会馆里出来后,走到桥上,赶紧又掏出了相机,拍了两张照片 --- 这虽然是正儿八经的古迹,可没什么更多可看的。
北京
(2016. 12. 01)
一河直通皇城利
万民受惠米粮香
永济京师
【景点介绍】:
郭守敬纪念馆在西海北沿汇通祠内,为社科类专题人物纪念馆,1988年10月建成开馆。汇通祠始建于元代,最初名镇水观音庵,郭守敬曾长期在此主持全国水系的水利建设设计,乾隆年间重修,改名汇通祠。1986年复建。建筑造型得体,格调素雅,步入园中,小径蜿蜒,假山叠石,错落有致,登高放眼,可见清水悠悠,小桥卧波,林荫掩映。

【历史背景】: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汉族,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市邢台县)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甘肃临夏州
(2021. 05. 11)
兴衰多磨难
儒道几变迁
神随世更
【景点介绍】:
白云观,位于甘肃省临夏市凤林路境内,是临夏地区道教全真派重点宫观之一。该观历史悠久,初为文昌观,继为文庙,再建文昌宫,后又增建白云观。
【历史背景】:
白云观的前身文昌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行宣政院经历善麻建。明洪武初,又有河州西南玉伦沟(今榆林沟)三清观并入。三清观,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道人何廷秀建。洪武七年(1374年),指挥徐景主持重修文昌观。二十六年(1393年)作道纪司。成化四年(1468)增修三清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编修《河州志》时,已改为道正司。明末道正司废。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既然是全真派道观,怎么在几朝数百年的几次变化中从来没提到丘处机呢?
【旅游趣事】:
白云观就在酒店后面的一条街上,转悠了一上午,到了路口,就决定过去看看,顺便也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地方解决午饭的问题。白云观的大门不起眼,可大殿却真够得上“宏伟”二字了。四下一看,旁边的侧殿又和大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侧殿完全是“板儿房”啊!这么奇怪,咱得看看到底供谁,登上台阶往里看,一位黄袍道装男子塑像在正中间,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吕洞宾。道教供吕洞宾不稀奇,可除了专门的“吕祖祠”,把吕洞宾供在正殿正位的可真不多。想找人问问,可看着有几位道装人士都拎着饭盆往一个方向走,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大中午的,咱别打扰人家吃饭。我也赶紧自己找地儿吃饭去吧!
北京
(2022. 04. 12)
陆行西北 关山雄峻
水流东南 市井繁荣
龙凤相宜
【景点介绍】:
高粱桥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东北侧,高粱河上。又名“高亮桥”,是北京西郊历史上一座名桥。
【历史背景】:
此为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在和义门(今西直门)外所建石桥。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
这里还有一个“高亮赶水”的传说:相传,明初燕王和刘伯温选都址在北京,当时的北京是一片苦海。刘伯温便命掌管北京水源的龙王把水搬到别的地方,否则就修座哈达门把他压在底下。龙王无奈,只好照办。北京城建好后,龙王忌恨刘伯温,便偷着把城中水井的水抽干放在水袋里和龙母一起推着小车逃出了西直门。刘伯温知道后变了脸色,派大将高亮骑上快马,出西直门朝北追去。高亮赶上了龙王,向车上的水袋猛戳一枪。立刻山崩地裂的一声响,高亮调马便跑,快到城门时,高亮回首一瞧,见洪水滚滚,白浪滔天,一个浪头把他连人带马冲进了长河。之后,水势慢慢缓和下来,流入长河一直向东。高亮为北京城保住了水源,北京的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被淹的地方修起一座白色的小石桥,取名“高亮桥”。后音转为“高梁桥”。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传说,永远比历史更生动,也更深入人心!
【旅游趣事】:
从北面沿着高梁桥路一路往南走,总觉得该到高梁桥了,可总是看不见,只能找人打听。打听了几次,人家都告诉我是“到头儿往右拐”。路走到头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河边小花园。再一打听,终于碰上一个明白人,告诉我“老桥”在路中间。道过谢,也顾不得有没有人行横道了,就过了马路。可这儿是“串联”的两座桥梁,文保碑倒是有,可在两座桥中间,到底哪座才是“老桥”呢?桥上有几个“遛娃”的老头老太太,其中一个解答了我的疑问:南边是老桥,北边是为了保护老桥后建的,也能算老桥。可马上一个新的疑问出来了:如果是保护老桥,那新旧两桥该是“并联”啊,这俩“串联”的,怎么保护啊?还真是有明白人,其中一个老头告诉我,人家保护这桥的手段是改河道 --- 让河水从老桥下流过变成从新桥下流过。这样,老桥下就成了“实心”的。还别说,这种方法头一次听说。在桥上拍了几张照片,就跟几个老头老太太聊了起来,听这几位并不是北京口音,估计是年轻时候来北京后住在这附近的,才对这片比较熟悉。话题离不开脚下这座桥,我是打小喝茉莉花茶的,对“高亮赶水”的故事绝对是耳熟能详。给这几位详细讲了一遍,几位倒是听的津津有味,也没问问我这“说书”的要不要钱!
北京
(2022. 04. 18)
兽镇行船道
佛安居者心
双管齐下
【景点介绍】:
镇水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土桥小区七、八号楼中间,是古桥闸的附属“构件”。石刻镇水兽,集圆雕、浮雕、线刻技法于一身,颇具明代雕刻风格。由一块艾叶青石所制,长三尺五寸。宽一尺八寸,作卧伏状,梗项扭头,怒视绿波,大角犀利,鳞片有秩,长尾回蜷,栩栩如生,是北京地区古代石桥处最大最精美的镇水兽。
观音庙与镇水兽在同一小区内,位置偏北。庙南向一进院落。正殿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三间6.2米,大式做法、硬山、筒瓦、调大脊、前后廊、五架梁,彻上明造。明间四抹正交菱格隔扇门四,次间三抹正交菱格隔扇窗各四。东西耳房各一间,面阔4.25米,进深4.85米,高2.9米。
【历史背景】:
元代郭守敬修通惠河(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仅长一百六十四里的河道上,竟然建造了二十四座闸。其中最后两座闸称广利上闸、广利下闸,都在张家湾镇内,上闸就在土桥村中。通惠河入潞河处正是张家湾下码头,建设北京的木材,供给北京的粮米以及各种物品都在此卸船上岸储运,或从通惠河“梯航入京”。从下码头车运百货或木材去北京,要穿过横在土桥村中的通惠河,因此在河上架木为桥,桥距广利上闸很近,所以闸称广利桥。木构桥面铺灰土夯实,但也经不住夜以继日的蹄踏轮轧,于是屡毁屡铺,由是此桥逐渐著名而称为土桥,今村名即源于此。由于木桥重负难当,故而在明代前期改建成石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天津有位绅士王起凤出资重修桥面和护栏。
菩萨庙始建于元,明、清重修。本名观音寺,主祀南海观世音菩萨,俗称“菩萨庙”。此庙还曾俗称“达摩庵”,因前殿供奉“东土”(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觉禅师,简称为达摩,由尼姑使用管理,故名。它与同时所建玉皇庙(道教庙宇)隔古道相望,被写入《红楼梦》中,又处在大运河北端中码头附近,名传南北。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汽车上,安全带称之为主动安全系统,而气囊则称之为被动安全系统。这镇水兽和菩萨庙凑一块儿,也起到这个主动与被动相配合的安全系统效果了!
【旅游趣事】:
连续几天北京没有“阳性”出现,小区的大门也不那么戒备森严了。没人管、没人问地就进来了,走过一栋楼,往右一拐弯就看见了这座楼群中的庙宇。庙是坐北朝南,可门开在东向上。上前推了推庙门,紧锁着。抬起头,就开始踅摸南边这座楼上的窗户。二单元的门正对着小庙,可二单元门紧闭。一单元门倒是开着,赶紧走进去,先到二楼楼道的窗户看了看,差点意思,又上了一层,透过三楼楼道窗户,拍了一张基本满意的小庙全景照片。下了楼,又转到南边一排楼,看了看“静卧”在两座楼中间的镇水兽,才顺着小区的另一个大门溜达了出去。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