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2024-05-27 07:08:43)
标签:

桂林象山水月洞与象眼

上饶婺源李坑李知诚故

南京江南贡院

上饶三清山三清宫

潮州广济桥

分类: 第八轮

广西桂林  象山水月洞与象眼岩
(2013. 11. 06)


风流子

 

石象江中日暮,风动轻微摇树。

江映月,洞通天,举首低头几度。

他顾,他处,似望千年今古。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景点介绍】: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位于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 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因此,水月洞在象鼻山也是一个最奇特的景点。

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 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历史背景】:

据说,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 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刻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朝阳”二字,本不俗。可一股脑儿地把亭、洞、岩都命名为“朝阳”,就显得俗了。看来这哥们儿也既缺点儿想象力,也缺点儿浪漫思维。

 

【旅游趣事】:

从阳朔回到桂林,虽然快五点了,可天还亮的很,就来到了象鼻山。没着急进门,先在外边溜达,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拍几张全景。可走了一个来回,也没找到,人家当地这景区“圈”的还真有水平。没办法,掏钱买票进门吧!进了景区,没几步,就找到了合适的拍摄位置。下一步,想到那个“象鼻子”底下去看看,可顺着游览路线走,先登上了“象背”,等景区里转悠一溜够了,最后才到“象鼻子”底下。

 

 

江西上饶  婺源李坑李知诚故居与狮傩庙

(2018. 10. 24)

 

本欲忠君沙场上

终是授徒乡野中

惜哉于宋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景点介绍

现存的李知诚故居建于明代,因其院内有一鱼塘,当地人就叫它鱼塘屋。鱼塘屋地处李坑村西,整套院落灰墙黛瓦,飞檐雕窗,建筑装饰疏朗淡雅。鱼塘屋后院有棵800余年的紫薇树,树干只有半边,看似衰老不堪,只靠树皮吸收养分,但至今仍旧开花,且花期长达九十天。故有诗赞叹: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三月久。

坑狮傩庙庙宇门口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正殿中央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音观世间一切苦难之声音,闻声救渡。在大殿两旁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大神。在大殿的侧面供奉的是财神。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历史背景】

李知诚少时家贫,但不为生活所难,仍苦学不倦。后因乡里常出虎患,就兼学武艺,籍以保民平安。时值金兵南侵,朝廷为此不安,经乡友的指点,他又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经乡试后,考中武举人。于公元1166,他进京应试武进士,在会试中考中武进士。后经孝宗皇帝亲试,被拔为第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授抚谕使。随即孝宗皇帝命他代表朝廷向地方宣扬朝廷旨意,安抚百姓,并巡察官吏,采访民情,伸民冤屈,以及措置营田等事务。李知诚归里后,开办武术馆,教授乡里子弟练武,以求保卫乡里和自己的武艺后传有人了!

傩庙建于南宋,由武状元李知城出资修建,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正经“科班”出身的武状元,绝对“根红苗正”啊!这都难以得到大宋朝廷的信任,也难怪宋朝的孱弱了。

 

【旅游趣事】:

    进了“大牌坊”,走没多远就到了狮傩庙,看庙的名字,还以为供奉的是哪路少数民族的神仙,进门一看,才知道供奉的还是观音菩萨。从狮傩庙出来,继续往前走,穿过一个市场,才走到真正的村口。“状元故居”和这个村口刚好处在“吊角”的位置,一路边走边游地走到这儿,刚好走到了景区的最远点。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状元盖房时就如此,南方房子觉得逼仄 --- 在院子里很难找到拍摄房间全景的位置。从“状元府”出来,走到后面的小山上一回头,嘿!这儿有一个好的拍摄位置啊!还是拍“状元府”全景。

 

 

江苏南京  江南贡院

(2014. 09. 09)

 

贺圣朝

 

绍兴和议硝烟住,又登崇文路。

开科取士录贤才,恰兴邦之术。

一城之地,文人几许,报答朝廷处。

江山半壁百年多,亦儒家相助。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景点介绍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城东南隅,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历史背景】

1168年(宋乾道四年),建康知府史正志建造建康府贡院。由于当时只是建康府、县学的考试场所,因此它的规模还不大,只有房屋110间,应考人数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时,则借用僧寺举行考试。据记载当时建康府贡院面秦淮,接青溪,远挹方山,气象雄秀。

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南京的江南贡院举行。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了它的使命。从贡院落成到晚清废除科举江南贡院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全国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贡院、文庙挨着花船码头,这培养的是一批什么样的文人啊?这也难怪当汉族朝廷偏安江南时,总是求和派占上风。从南方北伐中原,也总是胜少败多。

 

【旅游趣事】:

    从夫子庙出来,过了马路就是江南贡院的旁门,从旁门进来参观,少走了许多冤枉路。参观完贡院,从正门出来,再过了马路,就是科举博物馆。进科举博物馆还挺麻烦,连打火机都收走了。真想不通,科举年代是考试时,你们还能不让举子们晚上点蜡吗?一直惦记着这个事,参观完了还得回到入口要回打火机 --- 东西不值钱,可抽烟的人没有它还真不方便。

 

 

江西上饶  三清山三清宫

(2018. 10. 19)

 

五行八卦此地贵

三清四季斯时佳

仙山福地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景点介绍

三清宫坐落在三清山中心区域山谷盆地,坐南朝北。海拔1532.8米,木石结构,面阔10.4米,进深19.82米,总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是三清山道教宫观主要建筑之一,也是三清山道教宫观建筑八卦形制的中心。宫观前殿后阁,左右厢房,宫前设有天井,井内有潜龙吐珠石雕,井前置石香炉、石香亭、甬道、排云桥,牌坊及左右灵官魁星殿构成一严密的群体建筑单元大殿石柱上的两副对联很有意思。一副为“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历史背景】

宋乾道六年(1170,王鉴的第十代孙王霖创建三清道观,后因世乱荒年,道观毁。

景泰年间(1450-1456),王鉴的第二十八代孙王祜,在旧基再建三清宫,并沿途设景,增设殿宇,并施田以膳羽士。当时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孙原贞为其手书“三清宫”坊额,三清山乃因此日渐闻名遐迩。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要励精图治,这是要先从精神上对老百姓加强控制啊!可道家讲究“无为”,要举国都“无为”了,还谈什么“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呢?

 

【旅游趣事】:

    从缆车上下来,就开始爬台阶,爬到分叉路口,对照了一下手中的导游图,看看手表,就按照既定计划,往左边这条名曰“西海岸景区“的道路上走来。没那么多台阶路了,就可以大步流星地往前赶了 --- 并不是忽略自然景观,而是天不作美,雾有点大,山景看起来也模模糊糊。走到三清宫景区时,居然比计划的时间还提前了点。出外旅游,我是很不喜欢提剌嘟噜带着一堆东西的,想着三清山是个成熟景区,怎么着还买不到一瓶水啊!这回失算了,这一路走过来,还真没碰上一个卖东西的。幸亏兜里带着点儿吃的,觉得饿了就来块巧克力,觉得渴了就来颗西梅。逛完三清宫,还能找个宽绰地方抽颗烟。这下精神点儿了,接着往前走吧!

 

 

广东潮州  广济桥

(2016. 03. 08)

 

开启船行南北

闭合人走东西

千年立交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景点介绍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以聪明不世出之资,奋恢复大有为之志---南宋八(孝宗,隆兴、乾道年间)

【历史背景】

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广济桥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对全桥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10月,广济桥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2007年竣工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是将近一千年前的“立交桥”啊!而且是水陆立交桥。

 

【旅游趣事】:

    上午到达广济桥西桥头的时候,九点刚过。可桥头的栅栏门关着,一看售票处的告示才知道,这座桥是定时开启、闭合的,闭合得等到十点,这时才能过桥去韩文公祠。旅游的计划本来排的就满,怎么可能在这儿等一个小时呢!先逛古城里边吧!在西桥头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下午四点多,逛完了韩文公祠,桥倒是闭合着,可腿实在抬不起来了。犹豫再三,还是等公交车回城里吧!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