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2024-02-03 06:40:52)
标签:

北京密云古北口杨令公

北京通州萧太后河

北京牛街清真寺

北京密云白龙潭五龙祠

分类: 第八轮

北京  密云古北口杨令公庙外观
(2021. 03. 30)


兵败身俘非将过

志坚节高是军魂

敌我共褒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景点介绍】:

杨令公庙,原称杨令公祠,坐落于古北口北门外的半山坡,距京城约100公里,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寺庙座北面南,前后两院,有山门、角门、前殿、后殿、东西禅房。土木结合建筑,整个庙宇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历史背景】: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辽人敬其忠勇,1025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杨家将的故事耳熟能详,问题是,在我们的文化中,为什么武将只有在兵败身死或含冤受屈之后,才受到高规格的评价与颂扬呢?

 

【旅游趣事】:

刚刚在药王庙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 明明不开放的庙宇,正赶上有人出门,结果拍到了几张庙内殿宇的照片。走到杨令公庙门口,还盘算着能不能再有这样的运气。要知道,这儿供奉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历史人物。结果,奇迹没有出现。登上台阶,推了推庙门,人家关得还真严实,连个门缝都推不出来。没办法,悻悻而去。

 

 

北京  通州萧太后河

(2016. 11. 08)

 

开运河 一通输粮路

率铁骑 两败赵家军

女中英豪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景点介绍

萧太后河位于北京市东南郊。主流源于东南护城河,上游支流源于朝阳区老虎洞。自西北向东南流,在通县汇入凉水河。1958年修建通县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该河拦腰截断。上段主河道长11.85公里,宽813米,流域面积21.83平方公里,在朝阳区马家湾村南入通惠排水干渠。萧太后河是北京市南部城区及朝阳区南部的主要排水通道。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历史背景】

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位于京城的东南部,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开漕运,保后勤,这是汉族政权军队的重要任务。作为游牧民族,军事行动是没有这出儿的。萧太后开运河,是不是表明这时的辽军中,汉族军队已经达到了一定比例?

 

【旅游趣事】:

    通县离家很近,看着“萧太后河公园”“萧太后桥”这样的地名,就觉得肯定是有故事的地方。查好了怎么乘车,就出发往东而去。先去萧太后河公园,很容易就找到了。虽然公园关着门,可透过栅栏门,基本能看到公园的全貌。得了,既然不开门,就简单看看吧!再乘车到萧太后桥,一下车就傻眼了 --- 这桥哪是辽代的啊!说它是二十一世纪初的桥说不定时间都长了!到桥边加油站的便利店里一打听才知道,古桥还在几公里以外,而且路还是左拐右拐的。至于这座桥,地名的含义是“萧太后河上的桥”。

 

 

北京  牛街清真寺

(2015. 10. 27)

 

万里赴中土 广布圣意

入仕做辽官 传扬英名

清真西来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景点介绍

北京牛街清真寺,位于广安门内牛街。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均于明清时期修筑,是采用汉族传统建筑形式修建的清真寺的典型实例,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历史背景】

据《北京牛街岗上礼拜寺志》记载,牛街清真寺创建于公元996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 为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所创建。

  公元1427年(明宣德二年)扩建,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整修。公元1474(明成化十年),都指挥詹升题请名号,奉敕赐名“礼拜寺”,故有“明寺”之称。公元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总共经历8次修缮扩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55年和1979年两次拨款进行全面修缮。中外穆斯林经常到此进行宗教活动和参观访问。北京市宣武区伊斯兰教协会和北京穆斯林建设牛街基金会均设在寺内。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到底是纳苏鲁丁先建的这座清真寺呢,还是这一片先有穆斯林聚居?如果是先有寺,那不成了纳苏鲁丁的私人礼拜地了嘛!如果先有人聚居,那这些人去哪儿做礼拜呢?

 

【旅游趣事】:

    很久以前来过牛街清真寺,但这次到这儿,感觉从道路到周围建筑都有不小的变化。按照一般清真寺坐西朝东的原则,顺着北边这条路沿着北墙往东走,再往南拐,可都走到头了,也没看见门。和周围居民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大门在牛街上,就是刚才来的那条街。明确了方向,想沿着南墙往西走,可这儿没路,还得往南再绕一段。多花了十五分钟,绕着清真寺转了一圈,才找到大门。以前来的时候,记得是收门票的,这回来却没人问我,大摇大摆地就进了门。

 

 

北京  密云白龙潭五龙祠

(2019. 03. 26)

 

只愿降水沛

何需供龙多

神灵最佳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景点介绍

五龙祠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25公里处白龙潭景区。供奉着四海龙王和小白龙塑像。五龙祠的匾额上写着“普泽昭灵”四个大字,两旁的楹联上分别写有“润群生者广,云行雨施”和“宅胜境而灵,川亭岳峙”。祠前立有乾隆、嘉庆二帝之碑。

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历史背景】

五龙祠始建于北宋咸平年间(辽圣宗统和年间),清朝时,历代帝王十分重视白龙潭祈雨,乾隆御笔亲题“石林水府”刻在五龙祠前的石坊上,嘉庆还亲自到白龙潭的五龙祠拈香祭祀。此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清朝皇帝都要派遣官员到白龙潭祭祀小白龙,如果遇到春旱严重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官员到白龙潭祈雨。据县志记载,皇帝及大臣来白龙潭祈雨达270多次。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四海龙王是主管“降水业务”最高的神,而小白龙是主管“本地业务”的。供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干具体事务的,后面四个看着的,这活怎么干啊!

所有网上介绍均说此庙建于“北宋咸平年间”,这可是北京,还是北京北边,历史上哪儿有“北宋”啊!既然是文化宣传,还是严谨一点的好!

 

【旅游趣事】:

    从龙泉寺后门出来,已经看到了高高地水坝,就沿着山路往那边溜达,几分钟就到了水坝下面。五龙祠就在这儿,只可惜没有开门。也难怪,连景区大门都没开嘛!由于空间有限,五龙祠正殿正面是怎么也没法完全摄入镜头,只得拍了张“半半落落”的照片。拍完,沿着殿旁一侧的台阶上到水坝上面,这下看到了白龙潭全景。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宁静得有点让人“瘆得慌”,赶紧又拍了几张照片,再看看前面也没路了,就顺着台阶又下去了。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