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临朝,国事一决于其手---辽朝二(圣宗,统和年间)

标签:
北京密云古北口杨令公北京通州萧太后河北京牛街清真寺北京密云白龙潭五龙祠 |
分类: 第八轮 |
北京
(2021. 03. 30)
兵败身俘非将过
志坚节高是军魂
敌我共褒

【景点介绍】:
杨令公庙,原称杨令公祠,坐落于古北口北门外的半山坡,距京城约100公里,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寺庙座北面南,前后两院,有山门、角门、前殿、后殿、东西禅房。土木结合建筑,整个庙宇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历史背景】:
杨令公名杨业(又称杨继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辽人敬其忠勇,1025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杨家将的故事耳熟能详,问题是,在我们的文化中,为什么武将只有在兵败身死或含冤受屈之后,才受到高规格的评价与颂扬呢?
【旅游趣事】:
刚刚在药王庙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 明明不开放的庙宇,正赶上有人出门,结果拍到了几张庙内殿宇的照片。走到杨令公庙门口,还盘算着能不能再有这样的运气。要知道,这儿供奉的可是正儿八经的历史人物。结果,奇迹没有出现。登上台阶,推了推庙门,人家关得还真严实,连个门缝都推不出来。没办法,悻悻而去。
北京
(2016. 11. 08)
开运河 一通输粮路
率铁骑 两败赵家军
女中英豪
【景点介绍】:
萧太后河位于北京市东南郊。主流源于东南护城河,上游支流源于朝阳区老虎洞。自西北向东南流,在通县汇入凉水河。1958年修建通县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该河拦腰截断。上段主河道长11.85公里,宽8-13米,流域面积21.83平方公里,在朝阳区马家湾村南入通惠排水干渠。萧太后河是北京市南部城区及朝阳区南部的主要排水通道。
【历史背景】:
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位于京城的东南部,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开漕运,保后勤,这是汉族政权军队的重要任务。作为游牧民族,军事行动是没有这出儿的。萧太后开运河,是不是表明这时的辽军中,汉族军队已经达到了一定比例?
【旅游趣事】:
北京
(2015. 10. 27)
万里赴中土 广布圣意
入仕做辽官 传扬英名
清真西来
【景点介绍】:
北京牛街清真寺,位于广安门内牛街。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克楼、望月楼和碑亭等。寺内现存主要建筑均于明清时期修筑,是采用汉族传统建筑形式修建的清真寺的典型实例,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
【历史背景】:
据《北京牛街岗上礼拜寺志》记载,牛街清真寺创建于公元996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 为辽代入仕的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所创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55年和1979年两次拨款进行全面修缮。中外穆斯林经常到此进行宗教活动和参观访问。北京市宣武区伊斯兰教协会和北京穆斯林建设牛街基金会均设在寺内。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19. 03. 26)
只愿降水沛
何需供龙多
神灵最佳
【景点介绍】:
五龙祠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25公里处白龙潭景区。供奉着四海龙王和小白龙塑像。五龙祠的匾额上写着“普泽昭灵”四个大字,两旁的楹联上分别写有“润群生者广,云行雨施”和“宅胜境而灵,川亭岳峙”。祠前立有乾隆、嘉庆二帝之碑。
【历史背景】:
五龙祠始建于北宋咸平年间(辽圣宗统和年间),清朝时,历代帝王十分重视白龙潭祈雨,乾隆御笔亲题“石林水府”刻在五龙祠前的石坊上,嘉庆还亲自到白龙潭的五龙祠拈香祭祀。此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清朝皇帝都要派遣官员到白龙潭祭祀小白龙,如果遇到春旱严重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官员到白龙潭祈雨。据县志记载,皇帝及大臣来白龙潭祈雨达270多次。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四海龙王是主管“降水业务”最高的神,而小白龙是主管“本地业务”的。供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干具体事务的,后面四个看着的,这活怎么干啊!
所有网上介绍均说此庙建于“北宋咸平年间”,这可是北京,还是北京北边,历史上哪儿有“北宋”啊!既然是文化宣传,还是严谨一点的好!
【旅游趣事】:
浏览更多景点照片,请到“360个人图书馆”同名账号(汉家月明)“相册”目录下相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