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2023-11-18 05:45:16)
标签:

乐山大佛

衡水宝云寺

西安兴庆宫遗址

渭南华山镇岳宫

北京顺义老县衙遗址

分类: 第八轮

四川乐山  乐山大佛

(2006. 04)

 

三江流汇交,

浪急风险高。

凿山近百载,

佛镇水患消。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历史背景】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修在水边的这么一座大佛,除了人们“镇水”的愿望之外,会不会还有“标尺”的作用?比如,水涨到佛脚面,下游该如何;涨到佛膝盖,下游该如何......

大佛镇水的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但建佛的过程却真真实实地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旅游趣事】:

    由于天气原因,原本计划在九寨沟举行的annual meeting和team building改到了峨眉山,交通方式也从飞机改成了汽车。开完会从峨眉山回成都是要经过乐山的,过乐山岂有不看大佛之理?看大佛的全景,要乘船。所有人乘船从大佛前面一过,算是看过了大佛,并没有谁表现出高度的兴奋。下船时,带队的导游说了句:“我们乐山还有一座大佛,看那边!”说完用手指了指河水下游的方向。果然,远处的山峦山形像一个仰卧的人,可在“人”腹下的位置建着一座塔,直挺挺地指向苍天。这一下,引起了同事们的兴趣,嘻嘻哈哈地议论起来“这佛想什么呢?凡心未退啊!……”

 

 

河北衡水  宝云寺
(2020. 10. 28)


寺塔草谁是真迹

隋唐明哪为开端

谜题迭出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景点介绍】:

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南外环南侧。寺院坐北朝南,寺名及大雄宝殿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建筑呈左右对称格局。中路从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侧依次为僧房、法帖博物馆、药师殿;右侧依次为僧房、法物流通处、送子观音殿、宝云塔。

宝云寺内有一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

寺内有一株“千年不死草”。“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寺内这株是由唐朝大诗人王之涣所栽。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历史背景】:

碑石记载宝云寺始建于(另一说始建于唐贞元六年),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现在的宝云寺是1993年和1998年在原基础上重建、修复的。

唐开元二年26岁的王之涣深得宰相张九龄赏识,并被推荐到当时的衡水县当主簿。临别,见相爷府前有墩马蔺草,触景生情,遂向相爷说:此草不贪肥水,千载永绿。贤明的相爷既然信任我,学生也一定要像这无所贪图的马蔺草,在为国为民的仕途上,不怕风霜,永持文人的正义本色。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洪水淹没县城,故将县城由旧城村迁至今址,宝云寺亦随城一起搬迁。但寺虽迁,塔未动,一直在原址耸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参观完寺院,再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里面真正的“千年真迹”居然是那堆草?

 

【旅游趣事】:

宝云寺及塔应该算衡水市区的“第一名胜”,但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只能安排在了第二天上午,还得靠后。好在衡水市区的公交车是免费的,也算在经济上有所“补偿”吧!下了公交车,还得走一段才能到。和一对过路的老夫妻打听路,对方一开口心就凉了 --- 东北口音,这比我离得还远呢!果不其然,人家不知道。没办法,只能按自己的判断往前走了。还好,没走什么冤枉路就找到了地方。现在寺院所处的位置几乎是在村里,或许也正是因为在村里,寺院还有些香火。连佛殿带塔虽然是古典样式,但很明显是修缮过的。虽然门口牌子上写着防疫、控疫的措施,但依旧是掏钱买票就进门。十分钟的门票,也就值在里面转悠十多分钟,果然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就能转遍整个寺院得犄角旮旯。当然,心情不一样,毕竟这次来衡水的“首选目标”解决了。

 

 

陕西西安  兴庆宫遗址

(2013. 07. 17)

 

龙池之畔跃真龙,

少年才俊壮志弘。

开元盛世古少有,

惜哉天宝渐昏庸。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景点介绍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东南部咸宁路北侧。主要建筑有兴庆殿、南熏殿、长庆殿、大同殿、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龙池等。宫内的建筑布局并不对称排列,而是错落有致地布列于龙池周围,别具风格。

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历史背景】

兴庆宫是唐代三大宫殿之一,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占地约134.4万平方米。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唐代以后兴庆宫遭到破坏。宋时楼台亭阁湮灭尽净 。金代有所修缮,为游宴场所。清初兴庆宫池水干涸,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两楼遗迹。1949年后,经系统勘查发掘,将兴庆宫旧址部分辟为兴庆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龙池(兴庆湖)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仿唐建筑,成为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虽然是原址重建,但透过静静的湖水,可以看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巅峰,也可以看到盛极而衰的遗憾。

 

【旅游趣事】:

    一场雨下过,似乎比想象中西安七月的天气凉快不少,于是午觉醒来,又动了出门溜达一圈的念头。天毕竟还是阴的,随时有再次下雨的风险,也不敢远去,打了个车就到了东门外的兴庆宫遗址公园。原本想着,既然叫“公园”,也就是看看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什么的,没想到一个免费公园里还有不少宫殿建筑,虽然这些建筑很明显是新建的。正琢磨着好好逛,可一进公园大门,不出太大意外地又下起了雨,幸好手里拿着雨伞。雨中漫步,听起来很浪漫,实行起来却有点手忙脚乱 --- 因为手里还拿着一个照相机呢!一路随走随拍,等走到公园后门的时候,抬头一看,嘿!雨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