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雄武之才,再开唐统---唐朝二十一(玄宗,先天元年至开元四年)

标签:
乐山大佛衡水宝云寺西安兴庆宫遗址渭南华山镇岳宫北京顺义老县衙遗址 |
分类: 第八轮 |
四川乐山
(2006. 04)
三江流汇交,
浪急风险高。
凿山近百载,
佛镇水患消。

【景点介绍】: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背景】: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修在水边的这么一座大佛,除了人们“镇水”的愿望之外,会不会还有“标尺”的作用?比如,水涨到佛脚面,下游该如何;涨到佛膝盖,下游该如何......
大佛镇水的效果怎么样不知道,但建佛的过程却真真实实地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旅游趣事】:
河北衡水
(2020. 10. 28)
寺塔草谁是真迹
隋唐明哪为开端
【景点介绍】:
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南外环南侧。寺院坐北朝南,寺名及大雄宝殿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建筑呈左右对称格局。中路从南向北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左侧依次为僧房、法帖博物馆、药师殿;右侧依次为僧房、法物流通处、送子观音殿、宝云塔。
宝云寺内有一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
寺内有一株“千年不死草”。“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寺内这株是由唐朝大诗人王之涣所栽。

【历史背景】:
碑石记载宝云寺始建于隋(另一说始建于唐贞元六年),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现在的宝云寺是1993年和1998年在原基础上重建、修复的。
唐开元二年,26岁的王之涣深得宰相张九龄赏识,并被推荐到当时的衡水县当主簿。临别,见相爷府前有墩马蔺草,触景生情,遂向相爷说:此草不贪肥水,千载永绿。贤明的相爷既然信任我,学生也一定要像这无所贪图的马蔺草,在为国为民的仕途上,不怕风霜,永持文人的正义本色。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洪水淹没县城,故将县城由旧城村迁至今址,宝云寺亦随城一起搬迁。但寺虽迁,塔未动,一直在原址耸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参观完寺院,再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里面真正的“千年真迹”居然是那堆草?
【旅游趣事】:
宝云寺及塔应该算衡水市区的“第一名胜”,但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只能安排在了第二天上午,还得靠后。好在衡水市区的公交车是免费的,也算在经济上有所“补偿”吧!下了公交车,还得走一段才能到。和一对过路的老夫妻打听路,对方一开口心就凉了 --- 东北口音,这比我离得还远呢!果不其然,人家不知道。没办法,只能按自己的判断往前走了。还好,没走什么冤枉路就找到了地方。现在寺院所处的位置几乎是在村里,或许也正是因为在村里,寺院还有些香火。连佛殿带塔虽然是古典样式,但很明显是修缮过的。虽然门口牌子上写着防疫、控疫的措施,但依旧是掏钱买票就进门。十分钟的门票,也就值在里面转悠十多分钟,果然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就能转遍整个寺院得犄角旮旯。当然,心情不一样,毕竟这次来衡水的“首选目标”解决了。
陕西西安
(2013. 07. 17)
龙池之畔跃真龙,
少年才俊壮志弘。
开元盛世古少有,
惜哉天宝渐昏庸。
【景点介绍】:
【历史背景】:
兴庆宫是唐代三大宫殿之一,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占地约134.4万平方米。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唐代以后兴庆宫遭到破坏。宋时楼台亭阁湮灭尽净 。金代有所修缮,为游宴场所。清初兴庆宫池水干涸,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两楼遗迹。1949年后,经系统勘查发掘,将兴庆宫旧址部分辟为兴庆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龙池(兴庆湖)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仿唐建筑,成为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