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2023-10-11 05:27:36)
标签:

北京云居寺

西安牛头寺

北京西城火神庙

北京丫髻山

分类: 第八轮

北京  云居寺

(2016. 04. 19)

 

恐罹灭佛祸 经卷刻石上

愿有怜众心 慈悲传人间

历久弥坚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景点介绍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云居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历史背景】

云居寺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由僧人静琬创建。至辽圣宗时期(公元983—1011年) 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 金、元、明、清各代都有修葺。1942年遭到日本侵略军轰炸毁环。

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三年时间对石经进行发掘整理,并组织专家对房山石经进行研究。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和《房山石经题纪汇编》等一批研究著作。1974年房山区政府建立云居寺文管所,1988年扩编成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198710月,云居寺作为社会历史类专题遗址博物馆对国内外游人开放。199512月正式注册登记为云居寺石经陈列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把佛经内容刻在石板上,这不是制版嘛!这不错,战乱时佛经可以保存,治世时佛经还能流传。静琬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想没想到这件事呢?

 

【旅游趣事】:

    出了地铁站,原本想换乘房19路车,但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看了看其它几趟车的站牌,其中房41路和836路都有一站叫“云居寺路口”,就决定乘坐这个车。恰好来了一辆房41路,上车后和售票员一打听,才知道云居寺路口到云居寺还有五、六公里呢,还得在那站下车等房19路。下车以后,只好老老实实地等着,一直等了快一个小时,才看见房19路来了。上车以后,过了五、六站,才到了目的地。算了算,如果走到云居寺,时间也差不多,但估计就没精神头儿逛庙了。得了,就当花工夫歇着了吧!

 

 

陕西西安 牛头寺

(2013. 01. 31)

 

永宁门出十里南,

佛寺渐次见樊川。

眼前多成凄凉景,

空忆盛唐少陵原。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景点介绍

牛头寺,位于长安区韦曲镇东南少陵原畔,距西安城约12公里,是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牛头寺,有重新修复的佛殿(原法堂)五间,有金刚殿三间,西廊房五间,大小窑洞六孔,另有新建僧客房五间,住僧五人。佛殿建筑古雅,雕梁画栋,墙壁丹青,庄严宏丽。佛殿右前方有唐植龙爪槐一株,树身高丈许,牛已枯朽,而支干旁逸横出,盘曲如龙,枝叶婆娑垂地;左前方,以奇绝着称的千年四季柏,树身扭曲倒伏,虽老态龙钟,犹枝叶苍翠,生机勃勃。有名的唐干符陀罗尼经幢依然竖在殿前,风雨刹蚀,字迹概认不清。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历史背景】

牛头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改名为福昌寺,元佑元年(1086)复名牛头寺至今。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驻跸西安时,每天派人取泉水供其饮用。今寺前坪台下有九龙潭标志,仍有一小股清澈的泉水汩汩向下自流。元末明初,寺院渐衰,明嘉靖五年(1526),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寺内建杜工部祠,后又移于寺东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里,在历史上或许曾经有过辉煌。但今天的静谧,似乎才更象是一个佛家弟子修行的地方。

 

【旅游趣事】:

    西安虽然比北京暖和点儿,可月底毕竟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不敢走太远,只把这次的计划定在了西安城郊的华严寺、杨虎城陵园以及杜工部祠。游杜甫祠,需要爬几步山,顺着山路往上走的时候,路过一个关着的大红铁门,门上写着“牛头禅寺”四个字。对杜甫,心里颇不屑,因而也没花太多时间,往回走的时候,看到那扇大红铁门上的小门似乎是开着的,于是走上前,推门走了进去。这座门不是寺庙的正门,在庙里转了一圈,也没发现正门在哪儿。庙内香火也不盛,再加上我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转了一圈就出去了。

 

 

北京  西城火神庙

(2015. 10. 28)

 

战乱火神频至

治世真君别来

随需随有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景点介绍

火神庙,即“敕建火德真君庙”,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什刹海旁。火神庙的主体建筑现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灵官(玉枢火府天将)。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即通常所谓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内原悬有乾隆皇帝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在京内并不多见。火祖殿之北为“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最北面为斗姥阁,阁内原悬有乾隆御匾「妙统辰枢」。在“斗姥阁”两侧的连廊下,各有一掖门,直通庙后一水亭,可观什刹海烟波,可惜早已不存。

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历史背景】

该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元顺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万历年间,因宫廷连年发生火灾,于是下令扩建火神庙,并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门及后阁俱加黄瓦”。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中国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最怕火。供别的神仙,大多希望这个神仙“光临”,而对火德真君,是求这位神仙别来。进入贞观年间,天下慢慢太平了,建设也就成了社会的主流,自然也就想起来供奉火神爷来了。

 

【旅游趣事】:

    从地安门内大街过来过去好几回,一直看路边有一座新装修的庙,可因为各种原因都没进去看看。这天天气不错,就决定到什刹海周边好好转转。从北海北地铁站下车,顺着湖东面往北溜达,第一“站”就到了火神庙。到门口一看,人家还要票呢!人家门票上可没写什么“入场券”“参观券”什么的,而是“香花券”。没办法,“被捐助”了一回,还是神仙搞的。进门转了一圈,前后三层大殿,用不了十分钟就逛完了。

 

 

北京  丫髻山

(2019. 03. 21)

 

几代修炼者愈众

数朝祈福声更高

近畿名山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景点介绍

丫髻山是华北道教圣地,海拔368米,总面积5平方公里,古建筑面积8404.18平方米,位于平谷区刘家店境内。因两座山巅高耸状若古代女童头上的发髻而得名,享有“金顶”、“畿东泰岱”、“近畿福地”等众多美誉。

髻山东西两顶上的建筑极为宏伟,而且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极为精致。在西顶有一座别具风格的铁瓦殿,内奉王三奶奶肖像。在东西两顶之间,建有三座大殿,称为三皇殿。三皇殿的右前方有钟楼一座,高约三丈,上悬巨钟,左侧有一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此外,山腰还有亭堂殿阁多处,如万寿亭、巡山庙、三官殿、菩萨殿、回香亭等。山下有皇帝的行宫和大戏楼。登山沿途,凡庙皆有石碑,特别那几座御碑,石质细腻,字迹清秀刚劲,是当时石刻匠人高超的艺术杰作。

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不断翻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辉煌,香火旺盛,是京东最有名的古刹。集资重修了碧霞元君祠和金身塑像,恢复了第年农历四月初旬的庙会。割亲爱、舍嫌隙,以弘至公之道---唐朝五(太宗,贞观五年至七年)


【历史背景】

自唐初便有道士在此结庐修炼。唐贞观六年(632年),建殿堂于西顶。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间,河北香河一王姓老媪,人称王二奶奶的来此募化修庙,建成铁瓦殿,明世宗朱厚熜敕赐“护国天仙宫”门额。据《昌平山水记》载:“天启七年(1627年),巡按御史倪文焕请建太监魏忠贤生祠于此,赐名崇功祠,未成而忠贤败。

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适逢皇帝六十大寿,为了祝寿,臣民捐资,重建东顶玉皇阁,内奉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塑像。康熙赐题匾额“敷锡广生”。

髻山庙会依托具有千年历史的道教圣地丫髻山而兴起,已有400多年历史,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之一,庙会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二十日。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丫髻山的香火越来越盛,与其说是神越来越灵验,不如说得益于北京这座城市地位的变化 --- 自唐以后,从边疆重镇逐步变成了“半国”中心至全国中心。而山的位置比较合适 --- 离京城太近,太有“喧嚣”之感,感觉“官味儿”太重;离京城太远,又没那么大影响力。

 

【旅游趣事】:

    在北京周边各县转悠,这天轮到了平谷。早有丫髻山一游的计划 --- 虽说山上建筑多为复建,但毕竟是一座传说中的“名山”,只苦于对“郊82路”运营时间的不确定,一直未能成行。这次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在“郊82路”没让人失望,只等了十分钟,车就来了。到了丫髻山前,买票进门后,就开始嘀咕 --- 这笔直的大台阶,谁设计的啊!都到这儿了,也没辙,往上爬吧!进了“南天门”,第一座庙宇是“东岳庙”,正好也累了,就跟看庙的“贫”一会儿吧!张嘴问,“山顶上供的是碧霞元君吧?”“是啊!”“这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闺女吧?“是啊!”“谁家爹给闺女看门啊?”“哈哈!…… 也是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