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其富彊之资,志逞无厌之欲---隋朝八(炀帝,不确定时间)

标签:
成都文殊院扬州观音禅寺邯郸永年甘露寺石家庄苍岩山 |
分类: 第八轮 |
四川成都
(2018. 04. 14)
建寺或避兄皇忌
拜佛只求自心安
只求无祸
【景点介绍】: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占地20余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历史背景】: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相传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同父同母的兄弟之间相残至如此,求佛避世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可躲的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躲得过家中内祸,躲不了改朝换代的外祸啊!
【旅游趣事】:
江苏扬州
(2014. 09. 12)
卜算子
三月下扬州,为赏琼花景。
身在迷楼抱美姬,国破人难醒。
后世主贤良,识鉴孤山顶。
凡世喧嚣散尽时,终见佛家影。
【景点介绍】:
观音山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的蜀冈东峰观音山,又名「观音山寺」。观音禅寺庙门朝南,山门在山下。山门前有两座雄壮的石狮子,山门牌楼正面的大理石上,刻着“观音山”三个雄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有砖制嵌额“功德林”三个绿色大字。走进山门,有砖铺坡路向东北方向通往山上,坡路两边砌有半人高的砖墙,称为“小长城”。沿坡路而上,到半山腰有一个小殿,便是庙门,庙门上刻着“观音禅寺”四个大字,殿内塑有哼哈二将。从庙门拾级而上,到达“天王殿”,殿前有平台石栏。站在平台之上向南远眺,扬州城区可尽收眼底,长江及江南青山,亦依稀可见。石栏外有一焚香池,供香客向庙外诸神敬香,谓之“梵天香海”。“香海”的西面有一条石阶路直通山下,香客和游人从此路下山。
【历史背景】:
相传为隋炀帝“迷楼”故址。后人为了记取历史教训,在迷楼旧址上建了“鉴楼”。宋绍圣二年(1095)晁补之在山上建造摘星亭,又名“摘星楼”。元代,申律和尚化缘在此建庙,明洪武十二年(1379),惠整和尚续建。初名“功德寺”,又名“功德林”,山亦名“功德山”。明末清初,因寺中主供观音菩萨,改名为“观音禅寺”,山名也改为“观音山”。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北邯郸
(2018. 05. 11)
身藏佛寺避暴政
相伴青灯思亲情
【景点介绍】:
甘露寺位于邯郸广府古城东门东行200米道南。恢复重建之甘露寺,气势恢宏,法相庄严。
【历史背景】:
甘露寺始建于北魏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相传,甘露寺初建时名称为百草寺,当年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因不满父君暴政,曾在此削发为尼,法名妙善,隋炀帝知道后大怒,火烧百草寺。而南阳公主妙善则被当时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救出,护送到河北西部的苍岩山隐居修行。到唐代佛教鼎盛,百草寺重新修建,改名为:甘露寺。到明代时重修改名:莲花庵,后又改为甘露寺,民国时期该寺毁于战乱。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公主是否在此出家,史无可靠,但这位公主不幸的一生并没有什么疑义。而且这些不幸确实是亲生父亲隋炀帝造成的。公主尚且如此,一般老百姓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旅游趣事】:
从古城中的旅游图上看到甘露寺就在东门外的正街上,并没有多远。出了东门走到路口才发现沿着正街只有一道墙,透过墙头能看到里面房顶上的黄琉璃瓦,这也确认了这就是要到的地方,可这庙没有后门,只能顺着庙的西墙往南走,走过了小200米,才转到庙门前的街上。庙是重修的,没花太多时间,就在里面转了一圈。出来感觉很累了,再也没心思,也没体力继续往东去逛弘济桥了,就转身往西,往公交车站走去。
河北石家庄
(2006. 10. 25)
本欲多为国富强,
却致平灭烽烟忙。
身遭横死山河碎,
爱女出家婿归唐。
【景点介绍】:
【历史背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