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2023-05-31 06:42:30)
标签:

石家庄赵县柏林禅寺

龙虎山上清镇上清宫

潜山天柱山左慈炼丹湖

分类: 第八轮

河北石家庄  赵县柏林禅寺

(1999. 04)

 

烽烟数十年,

天下未全安。

举香求佛佑,

或得心内宽。

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柏林禅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赵州桥遥遥相望,全寺占地80亩。柏林禅寺沿中轴线共分布有五进殿宇,分别为山门韦陀殿、普光明殿、观音殿、无门关(禅堂)、万佛楼。两侧另分布有赵州塔塔院、护法殿及钟鼓楼、福慧堂、愿海堂、指月楼、会贤楼、祖师殿、伽蓝殿、方丈寮、问禅寮、云水楼、茶香楼、香积楼、文殊阁、普贤阁、古佛庵、归云庵、珍旭楼(河北省佛学院教学楼)等殿堂。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林禅寺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柏林禅寺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柏林禅寺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建安年间,自曹操击败袁绍并定四州后,冀州变成了后方,相对平静了十几年。这应该是当地百姓恢复生产的时期,物质生活慢慢改善了,精神上也就有了追求。

 

【旅游趣事】:

    来赵县的首要目标当然是赵州桥,逛完赵州桥看看时间还早,就让司机把车开到了柏林寺。走到门口开始左右找,居然没找到售票处 --- 这新鲜啊!居然不卖票。那咱就往里走吧!整个儿庙规规矩矩,倒是跨院门挂着的“河北佛学院”牌子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咱也看看这佛家学子是什么样。进门转了一圈,除了剃光头、穿僧袍以外,也没看见什么更稀奇的景色。

 

 

江西鹰潭  龙虎山上清镇上清宫

(2018. 10. 21)

 

远避是非 修身养性

依托山水 布道开坛

华夏道祖

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2000年,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启动对大上清宫进行重建,翌年完成一期工程已恢复的有:福地门、龙街、下马辜、棂星门、天一池、东隐院等。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承启道教,在此建“传箓坛”.公元841—846年(唐会昌年间),武宗召见第20代天师张湛赐帑银于传箓坛旧址建道观,并赐额日“真仙观”

1008—1016年(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敕改真仙观为上清观,1105年(崇宁四年)第30代天师张继先请于朝,宋徽宗命拨赐米万余斛(一斛一斗),由江东漕臣在龙虎山丈量土地重建上清观,又于1113年(政和三年)将上清观升为“上清正一宫”。“时宫中学道者常数百人”:南宋时.经上清宫高道易如刚,毛允中等不断扩建。景定年间,宋理宗命张闻诗建上清宫门楼.榜日: “龙虎福地”。元朝1285年(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赐帑银重修上清宫,元武宗时敕政“上清正一宫”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朝廷上虽然有富贵,可毕竟是“降官降将”,无论是刘家人当皇上,还是姓曹的掌朝政,恐怕都难以得到完全信任。还是去追寻先祖的足迹,入山修道吧!可问题是,龙虎山在当年是“吴统区”啊,说来就来么?

 

【旅游趣事】:

    上清宫不在上清古镇上,有一公里多的距离,而且与龙虎山是相反的方向,只能步行来回。所幸要穿过古镇主街的一半,也算有机会领略古镇民风。可这时天下起了雨,还有点刮风,虽然打着雨伞,身上还是湿了。走到上清宫门口的时候,雨下得正大。看着脚下泛绿的石头路,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每一步前腿踩实才迈后腿 --- 这要滑个跟头,绝对得弄个腿折胳膊断!一路走到伏魔殿,逛完看到殿后还有上山的路,路口指示牌上标着“出口”,得了!还是别往上了,原路返回吧,好歹这一路是平路啊!

 

 

安徽安庆  潜山天柱山左慈炼丹湖

(2019. 10. 16)

 

炼丹见史籍 难服大众

戏曹出演义 却快人心

谁知真假

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景点介绍】:

炼丹湖,坐落在良药坪,是我国第三大高山平湖。湖上有时烟云袅袅,红男绿女荡舟疑入仙界;有时湖平似镜,蓝天群峰倒映湖底,游人不忍点浆。

炼丹湖北面有一崖,岩石峥嵘,横卧如麒麟,崖旁有一洞,洞前置一八卦石台,相传是东汉末年左慈炼丹之处,“潜阳十景”中的“丹灶苍烟”就在这一带。炼丹湖,水面面积为34亩,蓄水量8万立方米,坝高13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

青山依旧在---东汉十四(汉朝,不确定时间)

【历史背景】:

我国晋代道家代表人物葛洪说:“余昔从郑公受《九丹》及《金银液经》五卷。郑君日:曾与左君于庐江霍山中试作,皆成也。潜山县志载:“鲈溪在县北吴塘。魏武帝行军至潜,忽思鲈脍,左慈取铜盘钓之得数十尾,武帝释其半于溪时:正暮春。今惟柳絮飞时有之,谓之杨花鳜。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炼丹的事儿居然也能见于史籍,有点不可思议。倒是《演义》中描写精彩的“戏曹”一节,在史籍上的记载简直就是“媚曹”了!罗公啊,真不愧是编故事的高手。

 

【旅游趣事】:

过了拜岳台,山路基本上就是总体向下了。在山上能看到炼丹湖的全貌,太阳照在湖面上,金光闪闪。看上去离着不远,可“望山跑死马”,七拐八绕地沿着山路走,再加上沿途拍照,半个多小时才走到湖边。从路口往前看,湖景一般;等转到湖的另一面,回头往回看,才欣赏到了“湖光山色”的佳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