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东汉一(光武帝)

标签:
鹤壁大伾山青坛路保定安国药王庙桂林兴安秦城水街马嘶桂林伏波山洛阳汉光武帝陵 |
分类: 第八轮 |
河南鹤壁
(2016. 06. 24)
民心皆存汉
天意再兴刘
帝祚绵延
【景点介绍】:
青坛路系清康熙年间修,自山脚下直达吕祖祠。为旧时登大伾山主要道路,年代久远。青坛路总长350米,宽5米。1989年整修青坛路。青砖路面,古柏夹道,有明清古柏42棵。顺势弯转,幽雅清静。山下有“砚画 楼”,为引人入胜,路中段有供人休息的歇歇亭(又名怀禹亭)及寥廓峥嵘坊,歇歇亭联刻“到此依依,莫不远怀神禹;到此歇歇,且看对面太行”
【历史背景】:
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在大伾山巅筑青坛祭天即走此路,故大伾山又名青坛山,此路也由此得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北保定
(2021. 09. 14)
攻城夺地云台将
治病救人药王爷
只盼显灵
【景点介绍】:
安国药王庙位于安国南关。整座建筑占地25亩,分四进院落和两个跨院一个广场,共17座单体建筑。庙前有两根铁铸造旗杆,庙内有药王墓、十大名医像、药王正殿、寝殿等,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纪念古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安国药王庙,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北宋又拓址新建。庙中祭祀人物为汉光武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他为政清廉,精于医理,经常行医于民间,深得百姓拥戴,死后葬于安国南关。相传邳彤在宋朝“显灵”,为宋秦王治愈了顽疾,故为他立了这座庙。庙门额上“药王庙”几个大字是清朝大学士刘墉题写的。
邳彤(?~30年),字伟君,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王莽政权时期,担任和成郡卒正。更始帝刘玄称帝,拜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据城坚守,以待大司马刘秀。随同刘秀平定王郎之乱,拜和成太守,封为武义侯。刘秀即位,封灵寿侯,署理大司空,迁太常、少府、左曹侍中。建武六年(公元30年),辞官归国,病逝于家。在河北安国市一带的传说中,尊奉邳彤为“药王”。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知道安国药王庙,是从电视剧《大宅门》中;知道邳彤,是从评书《东汉演义》的“三请铫期”中。原本没想到此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没想到这里供奉的药王爷是邳彤。查阅了《后汉书 邳彤传》,没有一个字是和医药相关的,真不知道当地百姓是怎么把邳彤和药王爷这俩概念联系起来的。
【旅游趣事】:
一大早,花了近俩钟头,坐车从定州到了安国,为了省时间,下了大巴又打了个车才到药王庙门口。结果却非常遗憾 --- 因为疫情不开门。也不知道保定及各县地面上是什么规矩,好像景点开门不开门全凭自己的意愿 --- 头天定州文庙、贡院和曲阳北岳庙都很顺利进了门,但这天似乎好运到了头儿。正好赶上看庙的出门透气,就对她们讲“赶上疫情,谁关门都有情可原,唯独药王庙关门没道理 --- 他不是管这个的嘛!这庙关门,明摆着告诉大伙,这神仙不灵啊!”说归说,也没说动她们让我进去,只勉强让我在头道门里给二道门拍了张照片。看看也只能这样了,悻悻地离去了。
广西桂林
(2013. 11. 07)
误佳期
交趾烽烟忽起,出马兵发瘴地。
秦时渠水汉行舟,虎旅足粮米。
渠岸跨横桥,马踏嘶鸣厉。
年深日久坏桥基,再建新桥立。

【景点介绍】:
马嘶桥位于万里桥上游约100米灵渠与双女井溪相交处,原为与灵渠水街南北路并行的两座桥,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横跨灵渠的连桥,形成了''三桥跨二水''的奇观。桥亭为汉代建筑风格。

【历史背景】:
传该处最初为小木桥,当年马援率部南平交趾时(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七年至十九年(公元41~43)),其坐骑至此扬蹄嘶叫,不愿过桥,马援下马发现该桥已朽,乃募捐修桥,传为千古佳话,此桥因而得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传说就是传说,但反应了老百姓对“马革裹尸”之人的景仰与欣赏。
【旅游趣事】:
从灵渠景区的门出来,就走进了秦城水街。实话说,这里的中央河道才是正儿八经的灵渠,而刚刚逛过的灵渠景区,是灵渠与湘江的交汇处。灵渠两边的所谓秦城,倒是仿古样式的。可毕竟过去两千多年了,怎么也感受不出“秦味儿”来,要不是路上有牌子,还真分不清哪儿是哪儿来。好在灵渠已经看过了,这些景点儿就当是“白饶”吧!
陕西桂林
(2013. 11. 05)
风流子
交趾毒烟瘴树,叛汉烽烟起处。
披甲胄,备鞍鞯,踏上南征道路。
无怵,无顾,大汉自当天助。
【景点介绍】:
伏波山位于广西桂林漓江之滨,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汉代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故得名。唐代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现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米芾自画像、试剑石、珊瑚岩、千佛岩等名胜.
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历史背景】: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公元42年),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河南洛阳
(2013. 11. 19)
莽贼篡汉家国仇,
群雄并起文叔优。
锦绣中华重属汉,
万里天下再姓刘。
【景点介绍】:
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历史背景】:
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中兴之主”, 不仅仅是能完成领土的统一,而是能把国家带入迅速、稳定发展期的皇帝。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