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 进军新疆纪念碑
(2007. 05. 15)
万马千军战鼓擂,
二六两军显神威。
纵然时过千百载,
此举都值立丰碑。

【景点介绍】:
1995年为了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决定对人民广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改造最重要的是将原北门街心花园中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重新设计迁址至人民广场。
纪念碑矗立于人民广场南侧,呈正方形,占地面积九百平方米,总高度为32.6米,整个纪念碑分为碑体、碑座、平台三个部分。其中碑体高26.2米,表面粘贴厚十二厘米的花岗岩。碑座四个面,每个面近三十平方米。平台两层共八个台阶。采用新疆地产红色花岗岩铺制而成。平台设有汉白玉护栏。
纪念碑坐南朝北,北面为正面。碑体北面仍镌刻着王震同志在北门花园中的题词: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碑体南面镌刻王恩茂同志的题词: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开创了新疆各族人民解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碑座的南、北两面是以王震将军的题词和王恩茂同志题词为主题内容设计的浮雕。
建成后的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庄严、挺拔、肃穆,体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对解放新疆,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全体解放军官兵所创建的丰功伟绩,永世不忘。

【历史背景】:
1949年8月,我第一野战军攻克兰州、西宁后,漏网之敌向河西走廊逃窜,企图逃往新疆苟延残喘,负隅顽抗。野战军部队跟踪追歼逃敌。
新疆“9·25”和平起义后,为迅速完成西北全境的解放,中共中央和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司令员,命第一兵团所辖的二、六军火速进军新疆。
进军新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时值冬季,而部队指战员大都穿着单衣;进军新疆征程遥远而部队交通工具缺乏,主要得靠两条腿;新疆是民族地区,对进疆部队执行纪律和党的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1949年10月12日,一兵团第二军先头部队西出玉门关,穿星星峡,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气势磅礴进军新疆的序幕。旌旗猎猎,战马萧萧,车轮滚滚,气贯长虹,解放军官兵克服天寒地冻、气候恶劣、衣衫单薄、敌情复杂的困难,日夜兼程,向天山南北疾进。10月20日15时,我战车团进入乌鲁木齐,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11月12日,进军南疆的第二军在郭鹏、王恩茂的率领下,相继到达哈密。26日,二军开始徒步行军,于11月20日至26日分头进驻巴楚、伽师、喀什等地,并与伊犁来的三区民族军胜利会师。12月5日,二军一部从阿克苏出发沿和田河用半个月的时间,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驻和田,平息叛乱,保护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
第六军在罗元发的率领下,空运车运并举向北疆各地挺进,于1950年1月3日前到达指定地点,按管防务,维持地方政权。
1949年12月17日,一兵团部队与三区民族军及陶峙岳起义部队在乌鲁木齐会师,彭德怀、王震等亲临检阅。同日,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彭德怀为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为第一副司令员。
1950年2月,2军独立团指战员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冒雪,北穿准噶尔盆地西缘,步行350多公里,于3月3日抵达承化(现阿勒泰)驻防。
进军新疆,决非和平进军。进疆部队先后平息了国民党部队在哈密、鄯善、焉耆、轮台、库车等地的20多起武装叛乱,巩固了新疆和平解放的成果。
人民解放军数万大军在艰难的条件下仅用6个月时间进驻全疆各要地,并接管千里边防,结束了新疆千里边防历代有边无防的历史,创造了我军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于新疆这块土地,即使如满清末期的软弱政府,也没有放弃。无论是谁当政,解放军进军新疆的行为,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行为。
【历史的映射:A品牌的故事】:
青海省不是一个车辆保有量大省,全省车辆保有量仅仅20万辆左右,且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因此很多进口零件品牌都不重视这个省的业务。也就是像S品牌、M品牌这样的大的油品品牌在西宁市有经销商。以零件为主的品牌,大多在青海省内没有直接开展业务的经销商。然而,从2007年接手青海省业务以来,A品牌北区区域经理HL就没放弃在青海开发经销商。2007年,曾经有一家公司做了A品牌电瓶青海省经销商,可业务还没开展起来就夭折了。从2009年起,甘肃BM公司在西宁的分公司成为了A品牌油品经销商,与A品牌的业务开展了五年多。在这五年多里,西宁BM公司的A品牌业务最体现A品牌经销商“特点”
---
业务一年好,一年坏。不过,HL一点也不在意,他开发青海省的业务根本就不是为了销售额,就是为了每年能来一、两次西宁,而且来西宁出差大多安排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之间。五年多下来,HL前后来了七、八趟西宁,西宁及周边的景点基本上都逛了,和西宁BM公司的老板T5的关系处的也不错。就在2014年末,HL即将离开GW公司的时候,BM公司也纳入了CZ公司的体系,失去了独立订货的资格,A品牌在青海省的业务又重新成了空白。
重庆 解放碑
(2016.
05. 16)
天下已定蜀未定
西南将平巴先平
摧枯拉朽

【景点介绍】:
解放碑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处。纪念碑高27.5米,有旋梯可达顶端,碑顶设时钟、方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

【历史背景】:
该碑最初兴建于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于1941年底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以纪念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重庆主城。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巴蜀难分啊!巴为蜀之门户,历史上几次平蜀,东路军只要打下重庆,后面的仗就基本可以用“催枯拉朽”来形容了。
【旅游趣事】:
近二十年前,曾经来过重庆,当时到街上散步,就是走到解放碑折返的。这次再走到这附近,当年的影子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记得当年解放碑在这片算个“高大建筑”啊,现在在四周高楼大厦的环绕之下,显得有点“可怜兮兮”的。不过,还就这座碑有点历史感,四周的建筑怎么瞧怎么是刚刚起用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