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国体,先修“约法”---民国四(民国三年)

标签:
青岛山炮台沈阳张氏帅府泉州通淮关岳庙上饶婺源江湾三省堂内江张大千故居及纪念 |
分类: 第七轮 |
山东青岛
(2007. 04. 25)
战火本在万里遥,
东瀛借机动兵刀。
锦绣江山敌觊觎,
埋下日后五四潮。
【景点介绍】:
青岛山海拔128.5米,位于新老市区交界,背依闹市,面临大海。
【历史背景】: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史的映射:A品牌的故事】:
辽宁沈阳
(2008.
草莽英雄起绿林,
招安掘得第一金。
乱世一统东三省,
难用褒贬评此人。
【景点介绍】:
【历史背景】:
张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汉族,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此地后又改称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张家甸屯,现改称大洼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其实,这里现在只有一片房屋遗址,已经根本没有村落了。他喜欢别人叫他张大帅。辽宁海城人,自小出身贫苦农家。张作霖后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个掌权者,号称“东北王”。1928年6月4日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炸成重伤,当日送回沈阳官邸后即死去。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史的映射:A品牌的故事】:
福建泉州
(2010. 12. 08)
渔歌子
危脊高檐翘向天,
千年忠义供其间。
关帝圣,鄂王贤。
效君护土永流传。
【景点介绍】: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 (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的著名古迹,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正殿称“武成殿”,祀三国关羽和南宋岳飞,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右为“三义庙”祀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旁祀诸葛亮。左为“崇先殿”,奉祀关公三代先祖。今日三殿并峙,形成结构对称庙宇壮观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 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丰富。
【历史背景】:
通淮关帝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长史李一德重修,时庙有左、右堂,各有前厅、正殿、后殿三进;左堂祀寿亭侯(关羽),右堂祀平浪侯晏。
民国三年 (1914年)增祀岳飞,故改现名。民国十六年(1927年)火灾,左堂化为灰砾,三义庙、崇先殿尚存;当年按旧制重建左堂,取赐恩岩大樟木雕成关帝座像。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江西上饶
(2018. 10. 24)
山清水秀 正好做学问
村小地偏 也能出大师
灵气于斯
【景点介绍】:
三省堂是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祖居屋。建于清朝中叶,原为三进二层楼建筑,现存第一进及后堂灶间。堂名语出《论语•学而》,寓意子孙铭记“吾曰三省吾身”之道德修养。
【历史背景】:
江谦(1876年—1942年4月10日),字易园,道号阳复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江谦少年颖悟,在崇明瀛洲书院读书时,受到张謇的赏识。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邀请江谦任教,并委以重任,先是担任监理,1914年担任校长;同年,江谦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4年8月,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委任江谦在前两江师范学堂基础上,勘察校舍,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任校长时,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三育并举”。他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还主张“启发式”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江谦亦十分重视实学、体育教育,开全国风气之先。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办教育是件德行事,可问题是在乱世里,教学生些什么呢!
【旅游趣事】:
在江湾街上七拐八绕的,也辨不清东西南北了,只是顺着路往前走就是了,转着转着就到了“三省堂”门口。对于江谦这个人物,丝毫没有认识,但一见“三省”二字,立刻联想到了曾经闹过的笑话 --- 在北京孔庙曾见一块牌坊,上书“一日三省”几字,马上和曾见过的另一牌坊上的“九省通衢”联系到了一起,想着孔子的“腿脚儿”够快的,一天之内能周游三省。回家查书才知道两牌坊上的“省”字读音、含义皆不同,以后每见“三省”二字,总会联想到这段轶事。
四川内江
(2018. 04. 12)
画匠出川蜀
髯翁见民国
无足轻重
【景点介绍】:
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圆顶山,为纪念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而建。纪念馆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四个陈列展览厅,一个展廊,一个展销厅及行政业务用房等。建筑观感亲切自然、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是具富川南民居特色的园林建筑。
【历史背景】: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1907年,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1914年,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江津中学。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于“写字儿的”、“画画儿的”,我是一直持贬斥态度的。本来嘛,既然有了摄影技术,画画儿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啊!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