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上一抔土---清朝九十二(宣统三年,上)

标签:
广州黄花岗内江喻培伦纪念馆福州林觉民冰心故居镇江伯先公园 |
分类: 第七轮 |
广东广州
(1997. 01)
枪响震神州,
热血洒街头。
制度终须变,
不达誓不休。
【景点介绍】: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农历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纪念公园。
【历史背景】: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清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怎么看怎么觉得所谓“起义”更像玩儿闹 --- 百十口子人就攻打总督署啊!甭说总督署、就是整个广州城、广东省打下来摆在您眼前,您这一百多人能干啥啊!
【旅游趣事】:
广州也有公司的办事处,还真没想到能“偷”出半天闲暇,就让广州办事处“过得着”的同事带我到黄花岗转一转。大门看上去很宏伟,可进门一看,怎么都是一个一个的墓碑啊!看看墓碑上的人名,还真有不少听说过的。就一边看,一边给身边的同事讲。一圈转完后,走出来,这位同事讲:“从小这里不知来了多少回,还就算你给我讲的明白!”
四川内江
(2018. 04. 12)
数颗炸弹 怎能毁掉两千年制度
几十志士 如何推翻三百年王朝
惟心可悯
【景点介绍】:
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喻培伦将军纪念馆座落于风景优美、地处市中心位置的内江市人民公园内。该馆建筑面积332平方米,座北向南,由三厅两室组成,层高:正厅8米,两侧5.5米,两坡水,小青瓦沟,绿色琉璃瓦的仿古建筑,馆四周为花坛花园环境,占地约400平方米.馆前平台于一九八一年经人民政府批示建议用汉白玉砌成的高3.3米,宽1.2米的纪念碑一座,碑前台石壁刻有孙中山题赠“浩气长存”四字。
【历史背景】:
喻培伦(1886年-1911年),清末民主革命家,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
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曾专研化学,研制炸弹,组织暗杀团,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1911年春,在黄兴的率领下随林觉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攻入广东督署,被俘后从容就义,时年25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什么时候提到黄花岗起义,什么时候觉得像玩儿闹一样!
【旅游趣事】:
逛完了圣水寺,也买好了火车票,就乘坐公交车来到了人民公园,来这儿的主要目的就是地图上标注的“喻大将军祠”。一进公园门,就看到了左手边的这座建筑。走到门前,发现已改名叫“喻培伦纪念馆”。不管叫什么了,咱看的是内容。可进门一看,真没什么内容,两间展厅都显得有些空旷。十几分钟就转了一圈,走了出去。
福建福州
(2015. 11. 25)
一封与妻书 愿国家强盛
三寄小读者 盼未来光明
院以文名
【景点介绍】:
林觉民的故居,也是谢冰心的故居。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
【历史背景】:
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现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江苏镇江
(2014. 09. 11)
定风波
科举出身入武行,东行日本见孙黄。
专制千年终有尽,不忍。
共和民主见光芒。
暴动夺权人众信,清震。
黄花岗上自悲伤。
心痛如灰身体殉,遗恨。
民国半载见家乡。
【景点介绍】:
伯先公园,坐落在镇江城西云台山东南麓。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先烈赵声(伯先)而建立,面积8.6公顷,为市内惟一的一座纪念性公园。公园依山势而造,犹如一把巨型太师椅。山麓平地为烈士像,山腰腹部为五卅演讲厅,这是民国14年镇江各界为纪念五卅惨案建造的。奠基石刻文有“建筑此厅,永示不忘”的字样。山顶为专祠遗址等,两边为其他建筑,演讲厅旁为儿童乐园,东北为动物园,西南侧有翠绿茶社(原名挹翠茶社)、齐云亭、书场、花房等。烈士塑像是公园中心纪念物,背后有荷花池,池周围以湖石假山,池中置喷泉,四周树木缠绕。山顶建有二翁亭,西侧有绍宗藏书楼等。
【历史背景】:
赵声(1881—1911),字伯先,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歌保国》。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底,与孙中山、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1911年3月29日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未遂。5月18日,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民国15年(1926年),老同盟会员冷御秋倡议建立赵声公园。由著名园林专家陈植设计,民国20年6月竣工。初名赵声公园,后更名伯先公园,并将公园前的南马路,改名伯先路。民国20年,举行公园落成典礼,为赵声铜像揭幕。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