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2019-01-16 07:20:33)
标签:

旅游

万历

诗词对联

趣事

分类: 第六轮

鞍山  千山龙泉寺
(2016. 09. 08)


未在关外谋民利

何于佛前求地安

当佑何方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景点介绍 

该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20公里的千山北沟东部,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寺院奇峰环抱,古松成林,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得体、布局与自然景色和谐而著称。相传龙泉之名来源有四,一曰毗户殿前石隙有泉,涓涓细流弯曲似龙,故名;二曰寺中心泉水常年潺流,如“龙涎吐水”,故名;三曰寺前为照山,后为靠山,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泉出自小山脉以北佛堂基下,山与泉合名为龙泉;四曰唐太宗东徵,驻跸千山,钦过此水,故名龙泉。

据现存清朝重修碑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历代均加重修。现有大小建筑二十幢左右。主体建筑坐落在山腰平台上。平台分为三层。第一层有法王殿、齐堂、客堂;第二层为观音庙和东、西配殿;第三层为大雄宝殿。这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分明。其余建筑,山门、钟楼、鼓楼、藏经阁、弥勒殿、韦驮殿、毗庐殿、西阁、后殿、僧房等,则依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地分布在主体建筑群四周。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历史背景】

龙泉寺历史悠久,相传创建于南北朝(公元五世纪),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僧众于极乐洞东北50米处悬崖下,靠陡壁筑堰造坪,修建一罗汉洞和一小佛堂,庙宇建筑初具雏形。相传龙泉寺开山祖师为唐真如法师(生卒不详)。

龙泉寺雄伟壮观的山门,上刻“敕建龙泉”四个大字。这是明神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龙泉寺”的御笔亲题,这些都是历代增修千山诸庙的历史印证。进入清代以后,龙泉寺依然风光无限。康熙五十九年翻修大殿,建天王殿。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建两廊及客堂和后佛堂。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神宗皇帝的御笔题字都能到这儿,却没有更多地关注这里。要知道,这块土地的大明纪年只到万历四十四年。

 

【旅游趣事】:

    从“天外天”往前走一点,就到了一个路口,一边指着向上的方向,写着“五佛顶”,另一边指着向下的方向,写着“龙泉寺”。对照了一下手中的旅游图,往向下的那条路走去。刚才是一路向上,现在开始向下,感觉轻松了不少。但这条路是从龙泉寺的后门进入,往前走参观寺庙总觉得有些“别扭”。一路走过去,出了山门,再往前走几步,就到了大路的路口,又该决策往那边走了!

 

 

北京  利玛窦及外国传教士墓地
(2016. 10. 25)


上帝福音 未能广布

自然科学 却见萌芽

西来使者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景点介绍 

利玛窦墓在阜成门外北京市委党校宽大的绿色庭院中央,有一座小小的墓园,四周被透花砖墙环绕着,南墙正中有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墓园中植几株青翠的柏树。墓为土丘形,前立螭首方座石碑一座,碑额十字架纹饰,碑身刻中西文合壁“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墓地以砖砌花墙围绕,左右两侧分别有南怀仁、汤若望二外籍传教士的墓和碑。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历史背景】

利玛窦墓在西城区车公庄大街南。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人。明万历十年(1582年)来华,为天主教耶稣会著名传教士。万历二十九年至北京,进呈自鸣钟、万国舆图等物,并与士大夫交往,以传授西方科学知识为布道手段,同时把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介绍到欧洲。死后神宗“与以陪臣礼葬阜成门外二里沟嘉兴观之右”。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同样是宗教人员,同样是远赴万里,玄奘是为了“学”,利玛窦是为了“讲”,或许这也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之一。

 

【旅游趣事】:

    很早就知道利玛窦墓在北京市委党校院内,可一直没有机会来。这天从玉渊潭出来,辨别了一下位置,就决定顺便去转一趟。一边往市委党校的方向走,一边心里嘀咕:“这地方能让我进去么?”到了门口,果不其然地被拦住了。我也没隐瞒,就直接告诉看门的想进去看看利玛窦的墓。大概看着我也不像坏人,而且一嘴本地口音,看门的让我拿出身份证,认真做了登记,就让我进去了。嘿!没想到还挺顺利啊!

 

 

新乡  潞王陵
(2016. 06. 22)

 

生获母兄宠

死有次妃陪

寄生之龙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景点介绍

潞简王墓坐落在河南省新乡市北郊13公里处的凤凰山(系太行山余脉)南麓,依山据岭,四周泉壑幽深,时人称其为“头枕凤凰山、脚登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景色十分秀丽宜人,是中国目前保存现状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墓。完全仿照万历皇帝在北京的定陵。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原定陵”。

潞简王墓由东墓区(潞王墓)、西墓区(次妃赵氏墓)和神道三大部分组成,共占地四百余亩,其整体建筑用材除极少数砖木外,几乎全部采用青石和白石,被当地百姓称为“中原石头城”。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历史背景】

墓主潞简王朱翊镠(156833161474),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唯一同一母弟。其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这是透着大明朝要乱啊!这么明目张胆地“逾制”都没人管。一个社会的动乱,往往从最上层先露出蛛丝马迹。

 

【旅游趣事】:

   只有一趟公交车能到潞王陵,等了足足四十分钟才来车,上车一问才知道,这趟车一个小时才有一班。车穿过了整个新乡城,半个多小时才到地方。好在过了马路就是景区大门,景区很大,但游人却没几个。前前后后地一通转悠,突然抬手一看表。心里一动:既然公交车一个小时一班,那回程的车差不多该来了吧?看看陵园里的景点差不多都转到了,就赶紧往大门走去。真不错,到门口的车站等了五分钟,车就来了。

 

 

北京  隆长寺
(2016. 03. 16)

 

明朝建寺 清朝重修 原本合适

初为经厂 现为仓库 倒也相宜

古刹民居

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景点介绍

全名护国圣祚隆长寺, 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三条3号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该寺的钟鼓楼已遭拆除,其余殿宇均尚存。大千佛殿内的铜五方佛已迁移至法源寺供奉,其余佛像均无存。大殿前东侧的乾隆御制诗碑已被砌在房间内。天王殿、大千佛殿、前西配殿由西四日杂商店当作仓库,其他殿宇均为民居。分庭抗礼的出来了---明朝三十七(万历三十八年至四十五年)

【历史背景】

该寺原为汉经厂外厂,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奉敕建寺。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汉经厂是与番经厂相对应的,看来这大明朝的编制还真够全乎的啊!

 

【旅游趣事】:

   隆长寺很好找,但仅仅能从山门的外观上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寺庙,从旁边的门进了院子,里面已经成了一个大杂院,但从房子的样子上还能看出寺庙殿宇的一丝痕迹。没有更多可看的了,就转身出了院子,又给山门拍了张照片,就继续往西走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