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性命换来江山正统---明朝十七(天顺元年、二年)

标签:
旅游天顺诗词对联汽车配件趣事 |
分类: 第六轮 |
杭州
(2006. 12. 08)
百世一人谁右出。
幸赖公阻迁都议,
我今得享京中福。
【景点介绍】:
于谦祠,在浙江省杭州西湖三台山麓,于谦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
【历史背景】: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对民族有大功劳,而又遭受大委屈的人,似乎更容易受人景仰。仅“西湖三杰”,无一善终。万民百姓,对这样的人的情感,究竟是景仰、崇拜,还是怜悯、惋惜?
【历史的映射:A品牌的故事】:
北京
(2016. 10. 21)
功在当朝国受益
利于后代我得福
永念公恩
【景点介绍】:
北京于谦祠是为了纪念明正统、景泰年间力挽狂澜的功臣于谦所建。现北京于谦祠位于建国门内大街,为搬迁后重建,不再对游客开放。重建后的于谦祠占地约1300平方米,是一座坐北朝南带东、西跨院的二进宅院,在“巽”位建广亮大门,门楣正中悬“于忠肃公祠”木匾,大门西侧有五间倒座南房。
【历史背景】: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之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于谦以兵部尚书身份领导北京保卫战,成功挫败了也先军队,使其退出关外,也使明朝避免了重蹈北宋丢失半壁江山的覆辙。
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 于谦塑像。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北京
(2013. 04. 19)
权倾朝野数巨阉,
土木之变命归天。
夺门得复英宗位,
君王犹望司礼监。
【景点介绍】: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历史背景】:
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史的映射:A品牌的故事】:
济南
(2007. 04. 24)
夺门功成再称皇,
四子一日同封王。
宠儿贫瘠迁富庶,
珍珠泉边王祚长。
【景点介绍】:
珍珠泉泉群位于山东省济南旧城中部,其中珍珠泉、濯缨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最为有名。珍珠泉泉群在泉池数量上居于首位,共39处。随着岁月风尘的变迁,现在尚存十几处。
【历史背景】:
金末元初,山东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济南府知事张荣,首先占据了珍珠泉,在这里为自己造起豪华的府第。到了明代,珍珠泉这片府第,又落到了明英宗之子德王朱见潾(初封荣王。天顺元年(1457年),改封德王。初建藩德州,以德州地方贫瘠,改济南)手里,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为德王府。德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甚广。据《历城县志》记载:府内"泉眼以数十计",其中濯缨湖"广数十庙,蓄鱼无数",而且王府的下设行政机构均驻王府内。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占济南,德王府大部被焚于火。康熙五至六年(1666—1667)山东巡抚周以德以德王府中心地带为基础,缩建为巡抚衙门,形成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里成为都督府,"七七事变"起,省主席韩复榘南逃时,将省府大部建筑破坏。日本飞机亦曾轰炸此地,遂成废墟。建国后,对珍珠泉大院重新加以修葺,除了修饰遗留的几座明清建筑外,又添了新的建筑物。经年修复,始成现在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1979年12月,这里成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历史的映射:A品牌的故事】:
昆明
(2015. 09. 17)
北乱已定 求南疆勿生变
国事初安 望家中也无忧
福佑一方
【景点介绍】:
金刚塔又名“穿心塔”位于昆明市官渡古镇。塔身桶形,状如喇嘛塔,两头粗,中间细,下半部 金刚塔有七圈莲瓣(称金刚圈)如台阶样层层收缩。四面开眼神光门(佛龛)。塔身之上又是方形须弥式塔脖子。塔刹上十三天相轮,有铜锻伞盖,垂八铃铎,盖面立铜铸四天王。再上为石制圆光,四面有小铃铎。刹顶为宝瓶、宝珠。
【历史背景】:
该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是特进荣禄大夫镇守云南总兵沐琮倡导,由镇守云南太监罗桂出资建造。历时三个月,全部竣工清康熙五年(1666年)地震,塔上部毁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1982年又加修葺,并在四周建铁栏保护。1996年国务院公布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