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晚年也孤独---明朝五(洪武二十年至洪武三十一年)

标签:
旅游洪武诗词对联汽车配件趣事 |
分类: 第五轮 |
西安
(2009. 09. 11)
盛世长安世间无,
昭宗无奈被迫出。
自此再无京城运,
何以城隍尚居都。
【景点介绍】:
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的西安都城隍庙是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0多年来,虽历经沧桑,但宏伟依旧。
【历史背景】: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清代曾屡建屡毁。庙院规模宏大,分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现仅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伟状观,顶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门窗浮雕各种图案花纹,雕工精细,图案精美,殿内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A品牌的故事】:
太原
(2013.
09. 26)
儿多自存嫡庶分,
生母真相难觅痕。
封地建寺孝高后,
或为报偿养育恩。
【景点介绍】: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东南隅。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
【历史背景】:
明代以前,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是隋炀帝巡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传说。据寺内木匾记载:晋恭王朱棡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启奏明太祖,批准建立新寺,历时8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竣工,名为崇善禅寺。不幸的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古白马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A品牌的故事】:
大同
(2014. 03. 18)
太祖爱子就强藩,
担挑燕王无需贤。
仅此边城九龙壁,
足以惹事招祸端。
【景点介绍】:
九龙壁
【历史背景】:
朱元璋第十三个儿子叫朱桂,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桂改封代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就藩大同。王府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王府座北朝南,呈长方形,中轴线上前有九龙照壁。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A品牌的故事】:
西宁
(2011. 07. 20)
洪武皇帝兴大明,
建庙省去动刀兵。
风烟未起三百载,
西陲子民享安宁。
【景点介绍】:
瞿昙寺,藏语称“卓仓拉果丹代”,亦称“卓仓多杰羌”,意为“乐都持金刚佛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县曲坛乡所在地,南距县城约17公里。该寺是乐都南山地区最大的寺院瞿昙寺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雷同北京故宫,人称“小故宫”。故寺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中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公元1392年,朱元璋派兵到青海北部一带追剿元兵残部,当地藏族人不明情况也跟着乱跑,形成混乱局面,三罗喇嘛凭借声望写信招抚,是藏族部众归顺了明王朝,这件事不仅使得青海地区结束了改朝换代造成的混乱局面,也使得朱元璋认识到了以三罗喇嘛为代表的宗教势力和在青海地区的作用和地位。公元1393年,三罗喇嘛去南京进贡并请求对他的寺院给予护持和赐名,其实在当时来说就是一座小小的佛堂而已,可是朱元璋却欣然答应,并且下令拨款建寺,这就是瞿昙寺得名的由来。
瞿昙的意思是释迦牟尼的族姓,释迦牟尼原名乔答摩.悉达多,是佛教创始人。瞿昙寺始建于1393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保存的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自建寺以来,得到明王朝历代皇帝的高度重视,明13代皇帝中就有7位皇帝为瞿昙寺下达敕谕,颁给金、银、象牙图章及封西天佛子大国师等。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A品牌的故事】:
九江
(2011. 11. 15)
思远人
天下安宁时已久,心逸生急病。
叹良医少策,寻仙求助,得保帝王命。
幸得仙药仙人赠,御体方安定。
欲谢救龙恩,再登仙道,碑亭衬山景。
【景点介绍】: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
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根据他的表述建造这个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示对江西人的感激!御碑亭是彷木构歇山顶石亭,平面呈正方形。每边宽5.8米、亭高6米、整座亭子内外厚重,亭子四面无柱子都是石壁。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
【历史背景】: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突患热病濒于死亡,宫内御医束手无策。忽报庐山仙人洞的赤脚僧持天眼尊者和周颠仙人赠送温良药至,朱元璋服后,立即病愈,太祖龙心大悦,让使者到庐山寻找仙人。当使者来到仙人洞小道上寻找时,不见寺庙,只见苍岩巨石上刻的“竹林寺”三字。使者称奇,回京城复命。朱元璋便下旨在刻处旁建“访仙亭”。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子正门外刻有两幅对联:外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内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综合说明了只有顺应民心的历史要求。也反映了老百姓强烈追求太平世界的愿望。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
南京
(2014. 09. 10)
菊花新
父母双亡前路漫,无奈投郭身造反。
十五载艰辛,王朝立、江山无限。
安民励农识殷鉴,惩贪官、早防国乱。
勤政卅一年,地宫中、发妻为伴。
【景点介绍】:
明孝陵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南京明孝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3年7月,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背景】: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
【历史的感悟与启示】:
【旅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