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尔街报: 印度,一个还是两个?

(2008-08-11 20:31:11)
标签:

经济

基尼系数

贫富

社会流动

印度人

军事

华尔街报: 印度,一个还是两个?

 

一向自我膨胀以大国自居的印度,恐怕难以想象西方人对印度的看法.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穷人难以翻身,社会流动陷入停滞,

造就了“两个印度”(A Tale of Two Indias)的说法。

 

印度是个差异众多的国家,事实上,“支离破碎”是个更好的形容词。

  “支离破碎”体现在很多方面:语言、宗教、地理,这里仅举了几个例子而已。我们从印度洋沿岸的清奈港(Chennai)出发,经过4天680公里的穿行,来到印度半岛的另一侧,阿拉伯海沿岸著名的印度马拉巴尔(Malabar)海岸,一路经过印度的两个邦,三个城市和至少四个气候带。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穿越了印度发展迥异的城市和乡村地带。

  外界对印度日益全球化的大都市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早有大量媒体报导。这些迅猛发展代表着印度为一个茁壮成长的经济体所拥有的美好未来,印度的11亿国民正努力在全球经济中寻找自己应有的位置。

  然而,大多数印度人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之外,六成以上的居民分布在乡下,城乡之间的差异十分巨大。

  一个周二的清晨,我们从印度的科技中心班加罗尔(Bangalore)启程。这个城市的早高峰如此拥挤,司机们甚至把汽车开到了人行道上(但还是被堵得动弹不得)。到下午,我们来到100公里外的一个山间小镇。在一个卖茶水和香烟的小商店(这是几英里内唯一的休憩地点),一群建筑工人在抽一种名叫“beedis”的廉价烟草,一支香烟只要一美分。他们指着街道远处的几顶帐篷,那就是他们的住所。这个村庄每天都要停几小时电;但有个居民开玩笑说,这里至少有一个好处,晚上出来喝酒后(也在那个小商店里),回家是件很容易的事。

  自从2008年3月来到这个国家后,我听到很多关于“两个印度”(A Tale of Two Indias)的说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穷人难以翻身,社会流动陷入停滞,只有富人才能从全球化中获益。

  “两个印度”,这个比喻很形像,这种现象则难以避免。印度的贫富差距最之大是我前所未见的。出发的三天前,当我在新德里(New Delhi)高档的Khan商场喝着一杯3美元的卡布奇诺咖啡时,看见一辆红色法拉利飞驰而过,开车的是一个印度人,耳朵上挂着闪闪发光的蓝牙耳机。

  而在印度乡村呆的这几天,我在路上看到的拖拉机比进口汽车多,最贵的咖啡不过0.75美元而已。

  但与其说是“两个印度”,不如说是两种经济模式。一种是农业经济,萧条衰败,靠这个国家力量弱小的农民群体支撑着;另一种是城市经济,由繁荣的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如高科技、金融和零售业等。

  不过,这些原本集中在孟买、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大城市的服务业,正在向一些较小城市和大型乡镇扩展,从而模糊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1997年,联合国计算了印度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这是一种衡量贫富分化的手段,系数从0到100,0代表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00代表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结果,印度的基尼系数为37.8。到2007年,这一数字下降为36.8。美国的基尼系数是40.8;从数据来讲,美国比印度的贫富分化程度更严重。

  如果走近印度(像我这样坐在印度的电动三轮车里,可以说是相当近了),就可察觉到印度农村的发展和变化。周三,我们在一家杂货店门口停车,下来买点薯片吃。这个小镇不到500人,我注意到店里有台电视机,在放NDTV Profit财经频道。一群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一个关于股市动态的节目。

  这是英语频道,但这里的大多数电视观众只懂当地方言“加拿拉语”(Kannada)。节目主持人侃侃而谈时,人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下方滚动播出的股价数字。我问他们是不是投资股市了,结果只有一个人点头,让我颇感震惊。虽然只有很少数的印度人持有股票,但投资能让人发财这一观念看来深入人心。

  我问那人买的是哪家公司的股票。“有好几家,”他说道,“投资应该多元化。”(作者 Niraj Shet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