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个月前,正是号称“大蓝筹杀手”的瑞银打响了抛售中石油H股的第一枪。
外国投行重新增持中石油是否正在提示投资者:在大跌之后,中资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再次显现?
瑞银15亿港元狂买1.6亿股
据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披露,瑞银(UBS)大手增持中国石油的发生在3月28日。当天,瑞银共买入1.628亿股中石油,价位在9.5港元至9.96港元之间,即使以9.5港元的最低价计算,耗资也高达15.2亿港元。
抄底完成后,瑞银手中持有的中石油H股将达到10.68亿股,约占H股总股本的5.06%。
据中石油近期发布的2007年年报显示,中石油去年营业额8350.4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上升21.2%。但净利润仅1456.3亿元人民币,只比2006年增长2.4%。每股基本盈利0.81元人民币,仅同比增加约0.02元。在构成中石油盈利基础的三大板块中,勘探与生产板块实现经营利润2065.9亿元,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25亿元,而炼油与销售板块只能比2006年同期减亏84.8亿元。
为什么在中石油去年业绩基本与前年持平的情形下,瑞银仍选择增持?瑞银方面近期并未有新的评估报告出台,但其他投行的分析报告仍可一窥端倪。
麦格理认为中石油的目标价仍有13.15港元,维持“跑赢大市”评级。该行预计,明年中石油可在炼油业务上重新恢复盈利,即使恢复盈利时间被推迟至2010年,中石油的估值也将达到10.15港元。
德意志银行则认为中石油的目标可达12.6港元。预计其母公司将注入资产的憧憬,可以抵消负面情绪。最悲观的摩根大通也将中石油目标价定为9.84港元,将评级由减持调高至中性。该行认为,中石油目前的估值,相当于2008年预期市盈率的11.7倍,已接近国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