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谈兵科技形成战力美军倾力打造a/oa-10援攻击机 |
A-10由美国费尔柴尔德(FAIRCHILD,又译“仙童”)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单座双发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1966年,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军提出了研制新型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以取代老旧的螺旋桨式攻击机A-1的计划,即A-X计划。1967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招标,,并把标书分送给21家公司。军方公布了招标书总体的战术技术要求是:必须能挂载大量的攻击武器;要求能长时间地进行战场压制;低空机动性好和有较高的生存性。1970年12月18日,空军选定诺斯罗普和费尔柴尔德两家公司制造两架原型机进行试飞竞争。诺斯罗普公司设计的原型机编号为A-9,费尔柴尔德公司设计的原型机编号为A-10。
A-10A是单座双发型,火力控制设备简单,只装备瞄准具/平视显示器(凯赛航宇电子公司)、“幼畜”导弹的电视监控器(TVM)和外挂式的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踪系统。没有装备雷达和轰炸计算机。
A-10采用中等厚度的大弯度平直下单翼。相对厚度12%,安装角-1°,外翼上反角7°。机翼翼尖下垂,据称可增大航程8%。机翼为全金属三梁结构。全金属半硬壳式铝合金结构机身,钛装甲总重为550千克。机身腹部装甲厚50毫米,可承受苏制23mm高射炮弹的打击。全金属悬臂式结构尾翼,水平尾翼为等弦长。双垂尾装于平尾端部。
前三点单轮可收放式起落架。主起落架采用宽胎面低压轮胎,有防滑刹车装置。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40.94千牛(4175千克)。
A-10拥有坚固的驾驶员座舱装甲,呈浴缸状的钛合金装甲包裹住了整个座舱的下半部,这使飞行员在地面火力中飞行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座舱玻璃也具有相当的防弹能力。水泡形座舱视野良好,前方下视界为20°,两侧为40°,周围为360°,装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弹射座椅,可以在零高度、0~834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安全弹射。
A-10攻击机的两个发动机由于分布得相距较远,减少了同时被防空火力击中而使飞机完全失去动力的机会(见下图)。垂尾设计成分离得较远的两个小翼面,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A-10的机头有较大的下倾角,使得飞行员视野开阔,再加上水泡形座舱盖,无论前后视野都有充分保证,这一点比苏联设计的攻击机要好多了。机头下装有红外观瞄吊舱。白色“工”字形图案是其上方空中加油口的标识。
A-10A攻击机的前机身内左下侧安装了1门30mm的GAU-8型7管加特林式机炮,机炮安装的下俯角为2°。最大备弹量1350rds。整个机炮系统重约1.8吨。主要用于攻击地面上的装甲目标。射速4200rds/min(spm),2100rds/min(spm),散布5mil,备弹量750rds(最大1350rds),供弹形式双端闭合无链供弹,传动装置液压马达(额定功率77马力,2台),系统重量1828kg(4029lb),炮管281kg(620lb),发射机构54kg(120lb),弹药937kg(2096lb,1350TP/HEI弹),若使用API弹时则重量增加73kg(162lb)。供弹系统522kg(1150lb,含弹箱鼓轮),炮架33kg(73lb),炮管寿命147000rds(每根炮管21000rds)。
A-10A攻击机有11个外挂架,每个机翼下有4个,机身下有3个,如图2.2所示。机身下中央挂架(N0.6)和机身下两侧的挂架(N0.5和N0.7)不能同时使用。机身中央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2268kg(5000lb),机身下两侧和机翼下内侧挂架(N0.4和N0.8)的最大挂载能力为1587kg(3500lb),机翼下最外侧的挂架(N0.1和N0.11)的最大挂载能力为454kg(1000lb),N0.2和N0.10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600kg(1200lb),N0.3和N0.9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1134kg(2500lb)。最大载弹量为7258kg(16000lb)。
A-10经典的“鲨鱼嘴”机头涂装,“嘴里”伸出的是机关炮,炮管外壳上带有散热孔:
外形尺寸
翼展 17.53米
机长 16.26米
机高 4.47米
机翼面积 47.01平方米
机翼展弦比6.54
主轮距5.25米
前主轮距 5.40米
重量及载荷
出厂空重 9771千克
作战空重 11321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268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20032千克
前线机场起飞重量(带4颗Mk82炸弹和750发炮弹) 14395千克
燃油重量(机内)4853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 7250千克
最大翼载荷4.48千牛/米2(457千克/米2)
性能数据(除注明者外,均指以最大重量起飞时)
限制飞行速度 834千米/小时
作战飞行速度(高度1500米,带6颗Mk82炸弹)713千米/小时
(无外挂,海平面) 72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时
(海平面)55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9144~11000米
爬升率(海平面,设计重量)30.5米/秒
转场航程4850千米
近距支援作战半径(留空2小时) 463千米
作战半径(侦察) 750千米
作战半径(纵深攻击) 1000千米
起飞距离(最大总重) 1372米
(前线机场起飞重量) 610米
着陆距离(最大总重) 762米
(前线机场起飞重量) 325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