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该了解 |
反卫星武器概述 反卫星武器是用于击毁离地面几百公里以上的轨道卫星或使其丧失正常功能的空间防御武器,按其拦截卫星的方式分共轨式和非共轨式两种。 耗资巨大的“阿萨特”ASM-135反卫星导弹 |
http://www.aeroinfo.com.cn/database/weapon/imgProduct/ASM-135.jpg
该弹是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空天导弹,其方案研究始于70年代,主要目标是攻击空间低轨道高度(400~480km)上的苏联电子侦察/海洋监视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再入式弹头。1976年沃特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战胜其他竟争对手,进入主承包商研制竞争,1978年完成方案设计,1980年完成样弹设计,同年10月开始工程研制,1981年7月开始全面工程研制,选定沃特航空公司为第1主承包商并负责第2级弹体和微型飞行器,波音公司为第2主承包商并负责第1级弹体、飞机挂架接口和控制部分,麦道公司负责F-15飞机的改装。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随后该项目被纳入“星球大战”计划之中并加快发展。1985年9月13日首次由F-15进行太空试射。该项目研制费用13亿美元,总费用36亿美元(不含机载/地面设备),采购134枚(含12枚试验弹),1984年单价735万美元,计划1988年服役。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华约组织消亡,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冷战时代宣告结束,“星球大战”计划于1992年被美国国会取消,该项目是否已经停止实施未见报道。
《华盛顿邮报》披露,美方目前正在研究可从美国本土基地内起飞,然后在两个小时内突袭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亚轨道通用飞船”。这个所谓的“猎鹰方案”计划在5年内完成。今年,美军将对这种无人驾驶的通用航天器发射装置进行测试,后续工作也将逐步展开。据悉,“亚轨道通用飞船”的时速能达到5倍音速,同时携带载有500公斤的弹药、情报传感器及其它有效载荷的货舱。尽管这个货舱不带有任何动力推进系统,但在被“母机”释放后,仍能通过滑翔飞行方式抵达目的地。同时,完成任务的“母机”将重新返回本土等待下一次战斗。同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相比,这种空天飞行器的成本将大为降低,并可以在抵达目标前的“最后一分钟”接受指令返航。这样,美军将拥有能以灵活多变方式向敌人纵深地区投放精密侦察和作战设备的可靠工具。
有关方面介绍说,采取空间作战方式,可以让美军从位于本土的安全地点向隐藏在地球任何角落里的对手发起进攻。专家估计,一旦上述太空作战系统投入使用,美军将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海外,就可以在接到命令30分钟内完成摧毁对手重要目标的任务。预计第一代通用航天器在2010年前可投入使用,这种航天器将“使美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强能力,可在全球范围内打击个各类重要目标”。五角大楼认为,太空技术对取得战斗胜利相当重要: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约60%的通信任务通过卫星完成。同时,美军投放的精确制导武器也是依赖卫星定位才能“命中目标”。五角大楼更要靠卫星将自己掌握的情报及时传递给前线美军。今后,美国必将全方位利用太空,以减少敌对国家通过太空威胁美国利益的可能。
在研究全球打击系统的同时,美军还在积极开发可有效破坏和干扰敌国卫星的武器系统,保证自己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要么完全摧毁对手耳目,要么让其暂时瘫痪失灵之间进行选择。据悉,五角大楼提出总计6090万美元的预算来探索袭击敌国卫星的方法。同时,美军还将使用6800万美元研究能暂时中断对手卫星传输能力的电子战技术。现在,美军拥有的移动式地面装备,能通过发射高强度电磁无线电信号来暂时中止对手卫星的正常传输活动。今年年底前,还将有两个类似设备投入使用。五角大楼宣称,仅仅控制对手的卫星系统尚不足以确保美军的全面优势。为确保战斗胜利,美军必须要防止敌方对美国卫星进行的干扰活动。美国研究重点是可快速确定地面和空中干扰源的设备,以便及早“消除隐患”,从而保证自己武器系统在军事行动中能做到“耳聪目明”。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白宫主张应和平开发太空,但坚决不允许他国用太空作为基地袭击美国。可以预见,将来布什政府的策略会变成:既要能有效对付那些可通过发射卫星抗衡美军的国家,又要采取主动出击手段,彻底打败无能力发射卫星,但可采取地面干扰技术与美军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周旋的对手。美方的“猎鹰”计划将提高军队快速部署情报、监视和侦察装备的能力,减少对前方和外国基地的依赖。军控专家认为,布什政府的太空战策略具有明显的“先发制人”特色。一些专家指出,如果今后各方展开无休止的太空军备竞赛,那么这场争夺最后“很可能不会产生真正的赢家”。近日,俄罗斯和中国代表都在国际裁军会议上强烈批评美国故意挑动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阴谋让太空成为继陆地、海洋和空中之后,变成人类的“第四战场”。
未来的战争是海、陆、空、天四维一体的立体战争。卫星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战争离不开预警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定位卫星、反卫星卫星等,因此,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首先要摧毁敌方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类卫星。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就开始研究各种地基、天基反卫星武器。
1用反卫星拦截器拦截在轨的敌方卫星http://www.space.cetin.net.cn/docs/ht0110/t1401.jpg
反卫星拦截器发射升空后先变轨飞行,达到与敌方卫星共轨,然后接近目标,摧毁敌方卫星。这种拦截方式又叫共轨式拦截。反卫星拦截器装有1台主发动机、姿控发动机和5台轨道机动发动机,用于变轨的推进剂在500公斤以上。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长4.5~6米,直径1.5米,质量2.5~3吨,战斗部质量363公斤。在接近目标后采用近炸引信引爆高能炸药,利用产生的大量高速碎片击毁卫星。前苏联在1968~1983年间共进行了21次反卫星试验,多次取得成功,特别是最后一次摧毁了在联邦德国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这是前苏联首次在其领空之外的北约盟国上空进行反卫星试验,因而具有实战意义。在十几年的试验中,前苏联试验了几种不同的拦截方式:共轨接近法、近地点接近法,远地点接近法和直接上升接近法。拦截速度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在入轨后绕地球一圈内进行拦截。试验成功率为60%,说明卫星拦截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实战应用。
2反卫星激光武器。
前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激光反卫星武器。研制过的激光器有放电激光器、X射线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化学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和氩离子激光器等。部署平台有地基、天基两种。其中地基反卫星激光器进展较快,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试验。前苏联曾于1975年10月用氟化氢激光器照射两颗飞临西伯利亚上空、用以监视前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美国早期预警卫星,使其红外传感器饱和达4小时之久。同年11月又照射了美国空军的另外两颗军用卫星。试验表明,地基反卫星激光器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分别在萨雷沙甘试验场和杜尚别地区的努雷克山顶部署了地基反卫星激光武器系统。俄罗斯目前的共轨式反卫星拦截器只能攻击低轨道卫星,对于地球同步轨道或大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还构不成重大威胁。因此,它目前正在加速研制天基反卫星激光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前苏联在联盟号载人飞船上进行了氟化氢激光器试验。到20世纪90年代初,共进行了18次试验,11次获得成功。俄罗斯一直在不断地对这种武器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满足应对美国NMD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