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庞氏骗局能屡屡得逞?
时衰鬼弄人。自去年九月份金融危机以来,陆续曝光了几起骇人听闻的金融骗局。继前纳斯达克主席马多夫诈骗500多亿美元案件被举报,又有美国得克萨斯80亿美元的金融诈骗和日本25亿美元金融诈骗等案件被揭发出来。这些诈骗事件无一例外是以“庞氏骗局”的模式进行。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传销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此种骗术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为什么能屡屡得逞?我们甚至从被马多夫欺骗的长长的名单上可以发现,不少号称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国际顶级机构和各路精英亦纷纷被马多夫麻到。此种原委,发人深省。
首先是贪婪。贪婪会蒙蔽人的眼睛,会使无数所谓智商高达120分以上的人失去理性,更不用说智力一般的凡夫俗子了。人们总是被所谓高额回报弄得心潮澎湃,而从不去考虑高回报何以得到保证。中国成语谓之“利令智昏”。
人总是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行骗者总有一些令人目眩的头衔,而且总会让你尝一些甜头,放一些诱饵不断地勾引你。人们总以为地位高的或水平高的人更值得信任,殊不知道德水准跟地位和智商没有任何关系。人们也会被不断的甜头所麻痹,而不去思考你的交易对手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每一次交易都应该是独立的;同一方式的多次交易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下次交易的安全。
我们还应该从庞氏骗局吸取的教训是:不要做自己无法控制的投资,或者说不要将投资决策权委诸他人。在此类庞氏骗局中,人们总是莫名其妙、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的投资权交给别人,而不去了解投资细节,监控投资过程。行骗者也往往把投资交易过程和投资技术设计忽悠得特别复杂,使投资者头痛无比,无从插手;加上承诺的投资利益高悬头顶,利欲驱动的人们无不奉上金银。不要做你不懂的事情,因为最终你将无法控制。
为了社会安定和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现代金融技术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交易技术之复杂,衍生产品之繁复,甚至连业内资深人士也无法详细了解。资产证券化使很多具体的投资交易变成一种标准化合约,在标准化合约下,交易更容易进行,而投资者也愈发难以知晓交易细节。在标准化合约的推动下,投机交易愈发泛滥,进而扩大交易规模,扩大风险,制造金融泡沫。在内部无法完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外部监管成了最后一道防线。规则总是追随行动,而且必须追随行动。次贷危机以来,美国不断反思自己的金融监管体系。美国财政部去年上半年推出了新的监管构想,中国金融决策层也提出了在新的国际金融形势下加强金融监管的设想。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经济模式,但市场也有自己的边界,因而需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弥补市场不足。
我们可以看到,庞氏骗局总是屡屡得逞,而且还会不断得逞;但骗局可以得逞一时,不可能永远不会穿帮;可以欺骗一部分人,但不可能蒙蔽所有人;可以在一些地方猖獗,但不可能在所有的地方横行无阻。理性、正义的力量总会战胜邪恶,人类也因此得以不断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