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速朽”与“不朽”

(2006-11-30 10:14:45)
分类: 心灵漫步——原创随笔

许多人,包括一些鲁迅研究专家,都认为鲁迅只希望自己速朽,最经典的说法是:希望速朽的鲁迅结果却获得了不朽。

听到这种片面的言论,真让人像不小心噎了只苍蝇般难受。这绝对是一种误导!很多人在此误导下更大肆发挥,扯着鲁迅都希望自己速朽的这面大旗,为自己及社会上各种漠视社会历史责任的现象制造着借口,让那些媚俗低劣可口但腐烂变质含毒的“快速消费品”大行其道。这种误导的广泛性和危害性,显而易见。

但鲁迅骨子里是渴望自己不朽的。我不想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简单说吧:了解鲁迅的,一听就明白。不了解的,怎么说也不会明白,不如自己翻书去。

不错,鲁迅是说过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的话。谁都知道,鲁迅集毕生精力所写,几乎都是抨击社会弊端和揭露国民劣根性的。社会弊端和国民劣根性,是他所深恶痛绝的。所以他希望自己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能够击中它们的要害,杀死它们,哪怕与它们一起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在他看来,只有他抨击社会弊端和揭露国民劣根性的那些文字没有价值没有生命力了,才说明国民健康了,社会进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与他所深恶痛绝的社会弊端和国民劣根性同归于尽!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破釜沉舟,是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驱使下的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忧国忧民之心,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英雄的特质,是整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所在,鲁迅因此而成了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的人格精神因此而获得了不朽!

鲁迅的文字到今天还有现实价值和生命力,只能说明我们的国民我们的社会进步之缓慢,这是鲁迅的悲哀,也是社会、民族的悲哀。但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事情的本质是,无论鲁迅文字的生命力长短,鲁迅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这种人格精神,是瑰宝,是不朽。只看到鲁迅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剥离了他基于强烈的社会历史意识驱使的这一客观事实,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容易产生这样的误解,似乎鲁迅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是只为满足一时之需,是在制造时尚精神快餐,是不瞻前顾后,是没有历史负荷的。哈哈,鲁迅这样的大家都不要不朽只要速朽,他追求速朽反而不朽了,那我们呢?还追求不朽干吗?赶快媚俗吧!赶快趋时吧!去他的社会历史责任,去他的健康真实,迎合当下大众口味就成!——这就是许多人的心理,这就是这种误导宣传的恶果!

不信你找几个人问问,比如郑渊洁,看看他们是不是这么想的。

其实鲁迅骨子里是渴望自己不朽的。他渴望自己的人格精神(硬骨头)不朽,为此,他宁愿用他的文字作为交换;他也渴望有经典传世之作,他说过,想写一部描写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可惜没来得及。鲁迅同样具有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他深黯个体生命作为过客的悲哀,作为个体生命,他也希望不朽,希望有经典传世大作。只是,当社会历史意识与个体生命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从大我出发,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个体生命意识让位于社会历史意识了,反映到文学层面,就是他宁愿以放弃个人文字的不朽来换取与敌人(社会弊端和国民劣根性)作斗争的人格精神(硬骨头)的不朽。鲁迅如愿了,他的基于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忧国忧民的人格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同,获得了不朽!

可以相信,如果鲁迅写完了那部描写中国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那文字也一定是经典的,不朽的。

我们要向鲁迅学习的,是他的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是他不朽的人格精神。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坚持而不是放弃社会历史责任感的“速朽”与不朽。一个人文工作者,只要不放弃社会良知,只要有社会历史意识这根弦,无论“速朽”与不朽,都是有价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逃离未名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