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罗山徒步穿越之十八:茶山卧龙峡谷溯溪

(2012-10-14 15:33:15)
标签:

温州大罗山

卧龙峡谷

溯溪

石竹村

卧龙潭景区

分类: 户外旅行

登山路线:

茶山五美园-观音洞-百折瀑-金锁岭-潘山古村-罗丰古村-龙王寺水库-龙王寺-卧龙峡谷溯溪-石竹村-红枫古道-龙王寺水库-罗丰古村-茶山五美园

全程时间:

6个半小时

 

    昨天我们一行四人茶山五美园出发,本想在实际寺后的山坡上寻逆川大师墓,与上两次一样,我们只好带着遗憾离开。在欣赏了五美园百折瀑源头白花花的几个瀑布群(位于五美园南向山体中,只能远眺,确实无法走近)之后,我们寻小路穿越金锁岭经潘山古村下面的金娘娘庙进入罗丰古村,之后沿龙王寺水库南侧经一片杨梅林下行到龙王寺,我们卧龙峡谷溯溪的起点即从龙王寺水库入水口开始。卧龙潭附近,一群学生模样的人在卧龙峡谷中烧烤,实在大煞风景,我们称其为大罗山的垃圾制造者。我们坚信这群无环保意识的孩子是无法攀爬到峡谷高处的,为远离那污染的空气与嘈杂的人群,我们不作停留,也无心留意周边的摩崖石刻了,很快经卧龙潭、五色龙街继续前行。途中偶遇同事一家人,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八岁的小姑娘真是勇敢,最终与我们一起攀爬到峡谷最高处。

    接下来的溯溪确实很艰难,我们带的两条绳子都用上了,好在大家团结协作,一起商讨前进线路,征服一个个攀爬中的障碍,最终来到石竹村村民自行开发的卧龙峡景区。我们多年前曾数次从石竹村下行至卧龙峡景区,现在看来该景区几近荒废。

   到达石竹已是下午5点,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来石竹了,石竹的变化确实让我们吃惊不小:各式农家乐遍地开花,拉生意的面包车挤满了村前的停车场与三岔路口,甚至有人在村前水库边肆意开起了宾馆,美其名曰供人休闲;水库坝体的下面临时搭建的棚屋不少,看来是烧烤排挡的摊点,要知道这个小水库是下面卧龙峡谷、龙王寺水库的主要给水源啊!


http://s7/bmiddle/53b3d715gcbfffe6aca06&690
五美园之陈府圣王庙,大罗山地区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保护神
http://s6/bmiddle/53b3d715gcbfffedc86b5&690
遥望五美园百折瀑源头的瀑布群
http://s3/bmiddle/53b3d715gcbffff8541d2&690
金锁岭末端的金氏娘娘庙
http://s10/bmiddle/53b3d715gcc00001ce6c9&690
俯视龙王寺水库、龙王寺
http://s2/bmiddle/53b3d715gcc0001209d11&690
我们溯溪的起点
http://s3/bmiddle/53b3d715gff80010cdb02&690
卧龙峡谷垃圾制造者
http://s8/bmiddle/53b3d715gcc000272b7d7&690
卧龙峡谷垃圾制造者
http://s4/bmiddle/53b3d715g7acccd206223&690
五色龙街
http://s4/bmiddle/53b3d715gcc0003ff90c3&690
卧龙峡谷风景
http://s3/bmiddle/53b3d715gcc00049b2242&690
卧龙峡谷风景
http://s11/bmiddle/53b3d715gcc00054d6eba&690
卧龙峡谷风景
http://s14/bmiddle/53b3d715gcc0005fc3e6d&690
卧龙峡谷风景
http://s11/bmiddle/53b3d715gcc000659fa2a&690
回望走过的峡谷

http://s4/bmiddle/53b3d715gcc0023bad003&690
石竹村农家乐遍地开花

 

附:瓯海区政协文史资料总第15辑《旅游文化》所记茶山卧龙潭景区

青龙潭 位于龙王湖(龙王水库)尾部(进水部),是卧龙溪众多景点的起始。
潭底红色的岩石中夹着青黑色脉岩,形如蛟龙出涧沿溪扭摆而下,在流水的衬托下,形象动感。
海狮跃水 沿溪而上,右侧山坡上有一狭长岩石巍然高耸,直指云天,犹如海狮戏水跃出海面,腾跃空中。
天狗还俗 海狮石对面山顶一岩石,如站立之狗,眼望山谷,好像很羡慕人间美景,欲下凡还俗。
试剑壁在天狗还俗上部,有一临坡岩石被两条巨缝分割,外面一块如一把石椅,石椅背倚一通天石柱,不知哪位仙人在此试剑,信手劈成。
台盘角卧龙溪中石景。沿溪而上,有一巨大花岗岩石横于溪中,岩石上部平坦如戏台,岩后有三角形的石头,茶山地方人称此为台盘角。
《永嘉县志》卷廿一称“台盘角在大罗山卧龙溪”。游人至此,可在此台上小歇。
台盘角还是观景佳处,在此可揽周围山色溪流,群岩深谷,听溪流泉声,观山花摇曳。
观音窟 台盘角南侧底部有一堵岩峰,耸立在溪谷旁。岩面刻一小小的石龛,龛中刻一小小的观音像,浮雕造型朴素大方。
卧龙潭一带为古代求雨的龙潭,这边岩边在古代有山路,为古时求雨之路,也是古时茶山通过罗胜各村的山岭。
龙瑞岩从台盘角向右上方眺望,有巨岩如剑指天,上刻有“龙瑞岩”三个大字。每字大约40×40厘米。字迹苍劲有力,功底深厚。
下刻五行小字“明嘉靖湘东郝守正为茶山进士项璮题”。
卧龙潭 龙瑞岩下有一长方形溪潭,深幽清碧,天旱不涸。
清《永嘉县志》载有“五美园,山产茶,巅有龙潭,其水不涸,天旱祷之常应”此处所提龙潭即现在的卧龙潭,就是古代社会求雨的地方。
卧龙潭摩岩刻石 南向山路边,有数十米高的巨岩,上有多行竖字刻石:
皇明嘉靖已亥秋七月甲午,温守湘东郝守正偕僚属无亭彭师有,居齐詹宽,永嘉县尹贞庵季丕显。祈雨至此。山有卧龙潭,岁旱祷之辄应。傍有奇石,书以记录灵异且志岁月,时茶山项进士嬗来访并记之。
左下角刻有一行字:都民项涧邦缮刻。从这些古代摩岩刻石文字中可知当年的农事生产、社会生活、民俗时尚的情况之一斑。
五色龙街 卧龙景区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在卧龙潭上东首,溪谷中底部有一长形多色岩石带,平坦狭长,约15米。由青、白、赭等多种岩石相间组成。古时称为 “五色龙街”。即龙行龙爬过的路道。
两侧悬崖峭壁,上首跌水瀑布,有石如龙啣珠,北面岩壁刻有“龙街” 二字,虽无落款,据这一带的其他摩岩刻石风格和时间推测,大致是明代嘉靖年间所刻。
石蛙望月 在龙街下部的溪谷中,有一巨岩,朝天而立,形似山蛙,朝东昂首,仰望穹空。
石蛙头部有两个直径约10厘米的石穴,犹如蛙眼,背部也有若干石穴,如蛙背的斑痕之迹。
在此岩下有砖石叠砌的小龙宫,为大罗山中小而全的“宫殿”,颇具趣味特色,也是古代的遗留。
游龙涧 溯卧龙潭而上,溪谷分叉,在右边溪中,有一道宽1米,长30多米的水涧藏于乱石之中。四周密树修竹,环境清幽。
水涧深5米多,上下等宽,如人工凿成,令人遐想,是否史前产物?
大水季节,水流滚滚而下,白浪汹涌翻腾,声震溪谷山涧,气势雄壮。
相传此地是龙行之处,因而百姓称为游龙涧。
鸟巢深壑游龙涧北面有一深壑,游目所至,皆是出露岩层。深壑中水从石上流,人从石上过,一步一石惊险异常。两边也是成片成阵的花岗岩,岩石被水流冲涮风化后形成许多石凹水槽,上又有许多石穴,山鸟以此为窝繁衍后代。
山岗上的花岗岩有着丰富的堆积类型,移步换形,移目换景,处处是岩石,处处是佳景。
巨鲨猎食在鸟巢深壑的北侧,有一巨岩伸出岩壁,分上下两片,如饥饿万分的鲨鱼张嘴猎食,食刚到口即吞下肚,因而看上去嘴里仍是空的。
石案在巨鲨猎食上方,山脊上有一堆放有序的石案,上面是一块平面板石,其下一左一右两块岩石支撑,是谁在这山野上苦读后留下的?莫非是远古时仙人在此开会所设?
好汉坡茶山也有好汉坡。鸟巢深壑上方一段路极为险陡。大石阻挡溪谷,陡壁几近垂直,游人探险只能攀岩一样,踩着石瘤,缓缓进行。
只有不怕险不怕陡的好汉,才能攀至顶部。
好汉坡右边山岗有尖形岩石直指兰天,犹如火箭点火待发。
天 池 处于地高人迹罕至的卧龙溪源头。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建的长圆形水库。
库水清碧,四周山色空朦。天光、云影、山岗、岩石映于水中。水在天上,天在水中,半虚半实,若有若无,山岚飘浮,山风吹拂,水面轻漾,半动半静,似沉似浮,神仙境界。
岩 瀑 是大罗山中的特景,茶山山间多岩瀑。此处岩瀑高达200多米,宽400多米,巨大的花岗石,山岗岩露,断壁千尺,岩壁上有条条纵向褶皱,远望如水流泻,犹是在冬季壁湿岩冻,在阳光的映射下,如披白甲,冰瀑百丈。故称岩瀑。
龙瑞岩(摩岩刻石) 在卧龙潭纪游刻石东向山路边的巨大高岩上,上刻行楷“龙瑞岩”三字,每字大40×40厘米,下刻五行小字“明嘉靖湘东郝守正为茶山进士项璮题。”
卧龙潭(摩岩刻石) 在卧龙潭南向一巨岩上刻“卧龙潭”三字,每字1×1米,左上角刻有“大明嘉靖已亥秋月”,右下刻有“湘东郝守正书”字为楷体。
龙街(摩岩刻石) 刻于龙潭北向岩壁上,“龙街”二字,每字40×40厘米,正楷,无年月题款。
按:郝守正,湖北蕲州人,明嘉靖十七年任温州郡守。“在任以来清心寡欲,黜汰崇俭,未尝秋毫过求于属邑,饮食衣服朴素如未第时,已能风示一郡,而先率之以身。”(项乔《瓯东私录 ·赠郡侯湘东先生入觐序》)又茶山《泉川溪滨徐氏宗谱》载:“徐仲纲:字舜举,生子三女一,公幼悟经史,诗人李、杜,书得钟、王”,郡守湘东郝守正祈雨至大罗山卧龙潭命书:“‘卧龙潭、龙街、龙瑞岩字额’,并记文于高岩,大加褒赏,谓先时东溪姜公立纲以书法名当时,公其似之,遂名其名曰:‘仲纲’。”
观音岩石窟位于卧龙潭记游摩岩东向龙瑞岩下面的一座高耸的石峰上,岩壁有人工刻凿的半圆形石窟,中刻观音像,浮雕朴素大方。卧龙潭为古代求雨的龙潭,山路为古时求雨的路道,也是古时茶山通向罗胜各村的主要山岭,峰高岭险,岩上凿观音像以示平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