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德外八庙

(2013-05-30 11:18:12)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先后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 外八庙建成。当时,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京城三十二座,承德八座,复因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称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 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在清代,设总理堪布管辖八庙,堪布住普宁寺东札仓。其他各庙住达喇嘛或副达喇嘛。

    1982年,外八庙作为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另有说法的外八庙是指泛指清朝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十二座佛教寺庙群。这十二座寺庙在避暑山庄北部、东北部的山丘地带有八座,自西而东依次是:罗汉堂(大部分已毁)、广安寺(大部分已毁)、殊象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佑寺(大部分已毁)、广缘寺;在避暑山庄以东的武烈河东岸有四 座,自北而南 依次是: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毁)。除溥仁寺、溥善寺建于康熙年间,其余10座寺庙建于乾隆年间。当年罗汉堂、广安寺、普乐寺三个庙,朝廷 “向未安设喇嘛”,由内务府管理;有八座寺庙(实际是九座寺庙,其中普佑寺附属于普宁寺),由清政府理藩院管理, 于北京喇嘛印务处注册,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由于都在古北口外,故统称“外八庙”(即口外八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 寺庙的代称。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根据《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于1961年3月4日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德外八庙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避暑山庄正北。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的汉译,故又称小布达拉宫。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历经4年完工,仿西藏布达拉宫形 制,庙的建筑布局利用山势,自南而北层层升高。主要建筑有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大红台、万法归一殿等。大红台为主体建筑,台高42.5米,宽 59.7米。万法师一殿在大红台中部,重檐四角攒尖鎏金瓦顶。此庙是外八庙最大的一处,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承德外八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以东,因班禅六世曾居此并讲经故又称行宫。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仿西藏扎什伦布寺形式。实际专为 西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承德朝觐,祝乾隆七十寿辰而建。庙的布局分前、中、后三部分。前有山门、五孔桥、碑亭、石狮、白台等。中部有琉璃牌楼、大 红台、妙高庄严殿、吉祥法喜殿、红台。后部在山坡上,有金贺堂、万法宗源殿。妙高庄严殿为班禅居住、讲经之地。

承德外八庙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之北,因寺内有木雕大佛,又称大佛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755~1758年)。此寺仿西藏三摩耶庙形式而建。全寺 占地约2.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钟鼓楼、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乘阁等。大乘阁高36.75米,外观六层重檐。阁内置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贴金立像,高 22.23米。阁四周有塔台等藏式建筑。

承德外八庙
普宁寺中巨大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俗称大佛)

承德外八庙
普乐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俗称圆亭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 宗印殿;后半部为坛城。在高大的石坛城上,建圆形旭光阁,重檐伞式攒尖黄琉璃瓦顶,阁中置一立体曼陀罗,内供铜欢喜佛。阁顶有圆形斗八藻井,内有二龙戏珠,制作精美,金碧辉煌。北阁与北京天坛祈年殿形制类似。

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十二座佛教寺庙群(统称外八庙):

(1)罗汉堂:
罗汉堂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于市区北郊狮子园,占地面积共18亩。乾隆帝曾两次游览浙江海宁安国寺的罗汉堂,对寺内的五百罗汉造像极为欣赏,于是下旨仿浙江海宁安国寺在承德建造了这座寺庙,并命名为“罗汉堂”。

(2)广安寺:
广安寺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位于市区北郊,殊象寺以西,共占地一万余平方米。乾隆帝为了庆祝皇太后八十大寿,取“广大广安”之意,建立该寺。

(3)殊像寺:
殊像寺建成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的普陀宗乘之庙之西,坐北朝南,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以汉族庙宇建筑形制为主。东西宽约115米,南北长约300米,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此庙以乾隆家庙著称。

(4)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指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岭南麓。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成。是乾隆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 而建的。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此庙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一个庙。寺庙建筑布局利用山势,自南而北层层升高,主体建筑大红台位于山颠,壮观醒目。 因为这座寺庙是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形制而建(“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因而又称为“小布达拉宫”。

(5)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北山坡。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的70岁寿辰,后藏政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六世,长途跋涉到承德贺寿, 乾隆帝命人仿照班禅驻地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班禅建的行宫(“须弥福寿”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因而又称为“班禅行宫”。寺庙建筑布局因山就势, 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

(6)普宁寺:
普宁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成,因为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普宁寺又 被称为“大佛寺”。这座寺庙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武烈河畔,占地3.3万平方米,是“外八庙”中最为完整寺庙。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 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又叫四卫拉特)贵族封爵,并效仿西藏三摩耶(又称桑鸢寺)建制修建此寺。清政府希望边疆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永 普宁”,故命名为“普宁寺”。普宁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佛事活动场所。

(7)普佑寺:
普佑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与普宁寺相临。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该寺曾是外八庙喇嘛研习佛教理论典籍的“经学院”。

(8)广缘寺:
广缘寺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于普佑寺东侧,占地0.45公顷。由普宁寺堪布喇嘛擦鲁克奉旨建设,乾隆御题“广缘寺”。现今,后殿已毁,其余建筑残存。

(9)安远庙: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安远庙是仿照新疆伊犁河北的喀尔喀固尔扎庙旧制修建的,所以俗称“伊犁庙”。固尔扎庙在乾隆二十年(1756年) 被叛军烧毁,清军平叛后将有功的达什达瓦族迁住热河,遂建此庙作佛事场所。这座寺庙位于武烈河东岸冈阜上、避暑山庄东北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

(10)普乐寺:
普乐寺[5] 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俗称“圆亭子”。寺庙建筑为汉、藏结合样式,主体建筑旭光阁采用重檐圆顶非常醒目,阁中有尊铜铸“双身佛”。这座寺庙位 于武烈河东岸,坐东面西,溥仁寺东北,与安远庙为邻,隔河面对有永佑寺舍利塔,背对“磬锤峰”。该寺占地2.4万平方米。

(11)溥仁寺:
溥仁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外八庙中出现最早两座庙宇之一,位于武烈河以东,占地约3.4公顷。康熙六十大寿之年(1713年),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前来祝寿时,要求出资建立寺庙以示祝贺。康熙允许在山庄外武烈河东路建庙两座。即“溥仁寺”和“溥善寺”。

(12)溥善寺:
溥善寺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溥仁寺是同期修建的,形制、布局基本相同。在溥仁寺北,仅有一墙相隔。因此又称溥仁寺为前寺,溥善寺为后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