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凭一张小小的卡片,就可让多人同去认领一个被拐儿童的闹剧不再上演;家长、医护人员也大可不必为因工作的疏忽,抱错婴儿而惊慌失措;做试管婴儿,在挑选不同男士精液时,也不用担心会出现近亲繁殖……
这种“神奇”的卡片名为“基因身份证”。日前,陕西省十几名流浪儿每人从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领到了一张这样的卡片,从而成为内地为数不多的基因身份证拥有者。据报道,卡片上标记着他们区别于全球60亿人口的“生命密码”,可帮助他们尽快找到亲人。
基因身份证什么样?基于什么原理?真能帮助人们寻亲吗?还有没有其他用途?制作成本有多高?有没有可能推广?基因身份证长啥样?
据报道,陕西省发放的这批基因身份证的正面有持有人的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和照片等信息,看起来与普通身份证无异,不同之处则在于卡片的背面有一组数字和字母信息,共15个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的基因位点,记录着持有人的基因密码。
从网上检索到以往媒体报道的基因身份证图片,不难发现,不管是外观,还是信息内容,基因身份证都不像我们的居民身份证一样统一。所谓基因身份证,更确切地说是基因卡片,上面无非就是印着你的基因信息,只要能做基因检测的机构都能制作这样的卡片,暂且不说有些是否具备基因检测的资质,这样的机构全国有很多家,不像居民身份证必须由公安机关来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基因身份证必须做成什么样,结果是有的像居民身份证,有的像护照,有的就是一张纸片。
利用基因身份证如何寻亲?
样子不统一,依据的原理是否也不尽相同呢?司法鉴定专家称,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基因组各有不同。这样一来,仅利用基因就能准确区分出此人与彼人。基因身份证就是依据这一原理。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曾经描述过一种全基因图谱———把一个人的全部的基因信息记录下来,研究这些信息,就可能知道你的高矮肥瘦、易感染什么样的疾病,甚至具有何种性格特征———虽然最后一条常被批评为“基因决定论”。相关报道则通常把这种包含个人遗传信息的全基因组图谱也称作“基因身份证”。
2007年5月30日,沃森收到了写着自己全部基因信息的两张光盘,至此,他正式成为了第一个个人版“全基因图谱”的拥有者。这次测序,实际费用和时间几乎都达到了预算的两倍:200万美元、两年。沃森谈到的包含全部基因信息的身份证虽好,但成本实在太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曾出面,统计了大量的人群,获得了特异性强、区分度好的13个“遗传标记”。两个不相关的个体纯粹由于巧合而具有相同基因的几率十分微小———除非是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今天的大部分基因数据库所记录的数据都是以这13个标记为核心的,这些基因数据库里的信息做到一张纸片上,就是基因身份证了。

基因身份证还能做什么?
第四军医大学DNA分型中心制作基因身份证的初衷是帮助流浪儿找到亲人。那么,有了基因身份证,真的可以满足寻亲需要吗?相貌、胎记、疤痕等表面特征有可能因为时间关系而改变,通过DNA这一终生不变的标记来寻亲才是最科学、最准确的方法。那是不是只要有了基因身份证就万事大吉了呢?用基因身份证来寻亲,最主要的是比对。此外,利用基因信息还可用于各类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排除和认定,以及重大的灾难性事故的个体认定。从技术上来讲,这几件事情是差不多的。以刑侦为例,如果有一个搜集了大量个人基因信息的数据库,搜寻罪犯的过程就可以由机器自动完成了。根据犯罪率统计,相当部分大案、要案的作案人员都有犯罪前科。建立一个犯罪人员基因库很快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些基因库里需要存放那些“能够完全代表这个人”的基因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要尽量完整”。为此,必须建立庞大的基因数据库,不然基因身份证或许只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纪念,用处不大。
基因身份证到底有多贵?
目前寻亲基因库中的数据为何如此稀少,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认识原因。在英国,6%%的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基因资料记录,而在我国,大家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类资料的重要性。二是资金问题。如果完全免费,鉴定中心负担不起,而800~1500元的检测费用令很多寻亲者望而却步。
制作一张基因身份证成本是多少?当前几家基因身份证制作单位报价从500元到2000元不等。制作一张基因身份证,最关键的是DNA个体识别的检测,至于把检测结果印到卡片上,这种费用要少很多。
基因身份证能否普及吗?
据了解,某省人民医院自2002年开始制作基因身份证,但截至2006年11月,4年间仅制作了30多张,其中还包括一家公司为其20多名进行高危行业劳务输出的员工集体制作。由此看来,基因身份证推广起来并不容易。专家分析说,一方面是费用问题,如果是以“个体全基因组图谱”作为个人基因信息档案,信息丰富充足,但费用太过昂贵,即使仅仅检测能够实现个体识别和亲缘鉴定的STR位点,要做到普及,资金来源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概念和功能性的问题。如果称之为“身份证”,那么与传统的“居民身份证”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完美的结合?在功能性方面,“个体全基因组图谱”可以与个体化医疗相结合,起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果仅是达到DNA个体识别的目的,通过现有的STR位点检测就可以满足。
我国近年来DNA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建立了如“犯罪人群DNA数据库”等多方面的DNA收集查询系统,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个体DNA身份证的外延形式。但全民性的基因身份证的推广,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据了解,沃森拿到自己的全基因图谱当天,就决定向研究者们公开自己的全部基因信息,而且,“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理解那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我们要向研究者们公开更多的个人基因序列”。也是当天,沃森表示:“为了限制这些基因信息的公开,恐怕我们该多想些理由了。我们应该像保护核武器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基因信息。”或许,沃森话语的自相矛盾所体现的恰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局。医生只需看一眼你的基因图谱,就可以开出处方,这当然是好事情。然而,保险公司会不会也根据基因图谱的信息,向投保者收取高额保金甚至拒保,就是个问题了。
********************* 相关博文推荐
**********************
★★★★★
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
★★★★★ 北京一鉴定中心亲子鉴定28%非亲生子
★★★★★ 人大决定的宗旨是司法鉴定的专业化
★★★★★
电子数据司法鉴定机构成立 可对盗号等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