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因此很多人以酒作为交流媒介。“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已成为餐桌上的口头禅,这就导致了嗜酒、酗酒、被动饮酒现象逐渐形成普遍性。最近,纽约路透社报道了日本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有频繁过量饮酒习惯的人,每周停止饮酒几天,给肝脏“放个假”,将有助于保护饮酒者的身体健康。
酒是一个多组分的动态平衡体系,它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乙醇经过胃和小肠在0.5~3小时内可完全吸收,由肺和肾排出的乙醇最多占总量的10%,而90%的乙醇在肝脏代谢、分解,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以说,长期过量饮酒对肝脏代谢造成的负担是最大的。
经过对89000个中年男女性连续13年的跟踪调查,日本专家发现,68%的男性和11%的女性有经常饮酒的习惯。在对这68%的男性进行了研究后发现,每周频繁饮酒的人患高致死性疾病的几率远远高于那些饮酒频率相对较低的人。每周给肝脏“放个假”可以帮助饮酒者降低因酒精中毒而患致死性疾病的风险。一般来说,成人每天饮酒250ml以上,持续10~20年即发展为酒精中毒。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每周让肝脏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不饮酒,就可以在其余的时间里肆无忌惮的过量饮酒。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给肝脏“放假”对每周饮酒量达到375克者(50杯)的身体有保护作用。每周饮酒量在300克以上的饮酒者,即便每周只有5天饮酒,因致死性疾病而死亡的几率仍较每月只有少数几天饮酒的人高55%。
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解释,为什么每周给肝脏“放几天假”能对人的生死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唯一可能的解释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肝脏长期接触乙醇代谢的副产物乙醛。乙醇本身并不是一种致癌物质,而乙醛确具有致癌的作用。研究发现,目前有一半以上的饮酒者体内缺少能够转化乙醛的酶,这增大了这部分人因肝脏过度暴露于乙醛而致癌的几率。长期过量饮酒可使口腔、咽喉、食管、胃、胰、肝、大小肠等消化器官的癌症发病率明显提高。此外,乙醛具有直接损害细胞的毒性作用,能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同时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氧自由基损害肝细胞,从而造成肝损伤。初期产生脂肪肝,中期造成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的产生。
除导致肝脏疾病和癌症外,长期过量饮酒还会使体内酒精含量过高,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导致循环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收缩能力下降,心脏负担过重,使其正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引发急性胃炎甚至形成胃穿孔;影响生殖细胞的存活,使精子发育不健全,形成染色体畸变,发生畸胎和死胎。
********************* 相关文章推荐
*********************
★★★★★
酒后护肝吃碗热汤面
★★★★★ 不可不知的9道解酒令
★★★★★ 酒场真经(职场必备)
★★★★★ 常饮烈酒癌细胞长得快
★★★★★ 喝红葡萄酒的好处
★★★★★ 喝酒时最好别吃这种菜
★★★★★ 八种食物有益醉酒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