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碳酸饮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2007-08-04 15:49:24)
标签:

健康/保健

碳酸饮料

健康

威胁

糖尿病

心脏病

laser

分类: 生命健康

碳酸饮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碳酸饮料可能会导致人体细胞严重受损。专家们认为碳酸饮料里的一种常见防腐剂能够破坏人体DNA的一些重要区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据悉,喝碳酸饮料造成的这种人体损伤一般都与衰老以及滥用酒精相关联,最终会导致肝硬化和帕金森病等疾病。
 

    此次研究的焦点在于苯甲酸钠的安全性。在过去数十年来,这种代号为E211的防腐剂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总价值740亿英镑的碳酸饮料产业。苯甲酸钠是苯甲酸的衍生物,天然存在于各种浆果之中,目前被大量用作许多知名碳酸饮料的防腐剂。

 

    破坏人体细胞的“能量工厂”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艺学教授彼得·派珀是研究人体衰老的专家。他的试验结果证明:苯甲酸会破坏人体线粒体DNA中的一个重要区域。线粒体属于人体细胞中的一个细胞器,被称为人体细胞中的“能量工厂”,其功能是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它以分解ATP来为人体提供95%的能量,我们的肌肉在收缩的时候,我们在思考的时候,线粒体都在时刻地工作着,为我们的神经元细胞和肌纤维细胞提供能量。派珀表示:“这些化合物能够严重破坏线粒体DNA,从而完全阻止了线粒体的活动。换言之,它们让线粒体罢工了。”据派珀介绍,线粒体能使有机物氧化并且释放能量。如果线粒体遭到了破坏,细胞就会出现严重故障。许多疾病是与这种破坏相关的,如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

 

    过去的安全测试过时

 

    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对全球数以亿计的碳酸饮料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此外,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讨论更为白热化。由于苯甲酸钠可能与碳酸饮料里的维生素C发生反应生成一种致癌物——苯,因此科学界一直对这种防腐剂会否引发癌症而争论不休。英国食品标准局去年一项调查发现有四种品牌的碳酸饮料苯含量过高,这些品牌已经不在英国市场上销售。派珀建议父母们谨慎考虑给孩子们购买碳酸饮料,即便这些饮料已经通过了安全测试。他表示,那些经常地、大量地喝碳酸饮料的孩子特别需要注意。

 

    而据《健康日新闻》最新报道,即使每天只喝一杯碳酸饮料,哪怕只是无糖的,也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有关碳酸饮料的这一发现虽然令人吃惊,但之前确也曾有过类似研究,波士顿大学药学院、该项研究负责人罗摩占陀螺·瓦萨恩博士表示,早先的调查就曾显示出这种可能性。“但现在是首次在大面积测试中验证了预告的设想。”参加这个弗莱明汉姆心脏研究计划的志愿者有6000多人,他们都是自1948年以来住在这个马萨诸塞小镇上的居民。当开始进行碳酸饮料部分的研究时,所有的参加测试者都没有新陈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包括高血压、甘油三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利于保护动脉)偏低、血糖偏高、腰围过大等,只要具备三项或三项以上上述症状,就可以确定患上了新陈代谢综合征。

  经过四年的跟踪调查,与那些不喝碳酸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一杯碳酸饮料的人患上新陈代谢综合征的概率要高出44%。上述研究成果都发表在7月24日的《循环》杂志上。瓦萨恩博士表示,关于碳酸饮料与新陈代谢综合征之间的联系,各种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没有一种说法可以服众。即使把其他因素也计算在内,如摄入食物中饱和脂肪和纤维的含量、卡路里摄入量、抽烟和运动习惯等,但碳酸饮料与新陈代谢综合征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关联关系。

  其中一个说法是味道甘甜的碳酸饮料让人更愿意摄入那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另外的说法则是软饮料中的焦糖含量会引起人体内代谢紊乱,导致胰岛素抵抗,“这些说法在营养学家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瓦萨恩说,他自认为并非营养专家,但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即那些喜欢喝甜饮料的人也更愿意吃营养专家不建议吃的食物。“但我们不能推断其中的因果关系,”瓦萨恩表示,并无证据表明苏打本身就是罪魁祸首,“我们可以断定有关系,可能它是起因之一,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严格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会对此问题有所帮助。

  弗莱明汉姆心脏研究计划的发起人、全美心肺及血液学会会长伊丽莎白·G·那贝尔博士在其书面声明中表示,“已有研究显示,卡路里和糖分的过量摄入会引发肥胖,因而也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此项研究只是将范围扩大到所有软饮料与代谢综合征。”

  纽约利诺克山医院女性与心脏病中心主任苏珊娜·R·斯丁伯姆博士表示,“摄入垃圾食品就没有安全之道,比如我们就经常能在号称无脂或低脂饼干中检测出氢化油成分,无糖碳酸饮料也根本不像宣传的那样对健康完全没有影响。”
 

***********************  相关文章推荐  ********************** 

 

       ★★★★★ 喝茶激发灵感

       ★★★★★ 常喝紫葡萄汁延缓衰老

       ★★★★★ “零热量”可乐未必健康  

       ★★★★★ 喝咖啡应注意的健康事项       

       ★★★★★ 12种人忌喝茶与咖啡

       ★★★★★ 喝饮料千万不要慢慢抿   

       ★★★★★ 提醒:过量喝饮料可致神经受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