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生活方式正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容和定义。只有保守和落后的观念,没有保守和落后的生活!比如,现代人得到了效率,却在损失着生活质量。这一点,在一日三餐缺少维生素C的摄入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了早餐以粮食、蛋类、豆类或乳制品为主,几乎不含维生素C;中餐又以盒饭或快餐为主,蔬菜的品种与数量少,且受到新鲜程度、烹调方式、存放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维生素C易受破坏,而只通过晚餐来补充维生素C显然不够。再加上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维生素C的消耗较高,因而需求量也相应增加。研究表明,经常精神紧张,特别是失眠的人,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明显增加。而轻度疲劳正是维生素C缺乏的最早症状。因此,保持血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对于增强精神、运动的反应性和集中注意力都有重要作用。现代人是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C的。
维生素C的性质
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推荐摄入量:每日60毫克;最高摄入量:引起腹泻之量;缺乏症状:坏血病;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柑橘类水果和果汁、浆果类、西红柿、马铃薯、青椒和红椒、花椰菜、绿色叶菜中都含有维生素C。
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可通过服用多元维生素或单一维生素C制剂进行补充。具体选择哪种补充剂,就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了。
多元维生素补充剂可以帮助补充、均衡营养,同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维持正常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降低癌症发生危险、减轻精神压力等,因此对于营养素吸收不良或被认为需要增加营养的人来说比较适合。但由于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不是很高,所以只能作为食品营养补充剂,并不能满足某些特殊需要。而单一维生素制剂可以针对人体的某种具体需求,如当出现牙龈出血等维生素C缺乏症状,或在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如生病时)需显著提高抵抗力时,则以补充单一高剂量维生素C制剂(500—1000毫克)为宜。临床数据证明,补充高剂量(1000毫克)的维生素C,可提高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杀菌能力和抗病毒能力,提高抗体和补体的水平,从而显著迅速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寒冷的耐受力,预防感冒等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有人担心摄入大量的维生素C会导致肾结石形成,干扰维生素E的功能,或是引起一些身体不适,如恶心、腹泻、皮疹等,甚至在停止补充时发生“反弹式坏血症”。其实,上述这些副作用都是在每日剂量2000—8000毫克以上才有可能产生的。2000年美国食品和营养委员会有关维生素C安全性的评估显示,成人每日服用2000毫克以下的维生素C都是安全的。即使每日服用1000毫克超过一年,对健康个体也没有不良反应。
尽管安全性很高,但仍要提醒消费者:1000毫克维生素C是非处方药,因此服用时要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量。
小贴士:健康检查前2天,最好控制维生素C补充剂和含有多量维生素C零食、果汁等的摄取。因为服用的大量维生素C会排出,影响尿液、胆红素等的检测,掩盖粪便潜血反应的真相。
【相关知识:认识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虽然不同,但它们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中获得;④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维生素的分类】
一般根据溶解性营养学家将维生素分成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四种。因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排泄率不高,摄入过多可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有害影响,出现中毒症状,在服用富含维生素A、D的制剂时应注意这点。水溶性维生素排泄率高,一般不在体内蓄积,大量食用,一般不会产生毒性。但也不要过量服用,例如维生素C,过量服后其代谢产物易形成结晶,导致泌尿道结石。这类水溶性维生素可继分为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两类。B族维生素有维生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尼克酸(菸酸、维生素PP)、B5(泛酸)、B6(吡哆醇)、B12(氰钴腰)、叶酸、生物素及胆碱等。总之,凡除了维生素C以外的所有水溶性维生素统称为B族维生素,与体内酶活性调节关系重大。
脂溶性维生素能溶解于脂肪,不易被排泄,可储存于体内,故不需每日供给。给予过量,容易引起中毒。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如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打了一针维生素D3(30万单位)后可维持一个月,不需每日补充,但用过量时可引起中毒。缺乏维生素D时,佝偻病的症状缓慢出现。
水溶性维生素顾名思义能溶解于水,多余部分从尿中排泄,不储存于体内。故需每日供给,给予过量一般不引起中毒,缺乏时症状发展迅速。如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它不能在体内储存,因此需每日从水果或新鲜蔬菜中得到补充,用过量后不易中毒,但缺乏时很快出现症状。
维生素对人体是必需的,只有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特性,正确应用,才能发挥它的生理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 相关文章推荐
**********************
★★★★★ 维生素到底是良药还是毒药
★★★★★ 维生素C对癌症治疗有辅助作用
★★★★★ 西木:维生素对谁弊大于利?
★★★★★ “零热量”可乐未必健康
★★★★★ 低盐饮食有益于健康?
★★★★★ 全球公认的最健康食品(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