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节屈原粽子糖尿病心血管病laser |
分类: 生命健康 |
除了粽叶糯米之外,粽子“内在”所需的原料,还有红豆、绿豆、肥猪肉、五花肉、花生、咸蛋黄、冬菇、蚝干、虾米、栗子等。
花生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但含油量高,多吃易肥胖。另一方面,它可补肾益脏,多吃有碍肠道传送。
咸蛋黄营养价值相当高,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其胆固醇含量相当高,估计约含280至300毫克的胆固醇。咸蛋黄虽可降火,却属腌制食物,盐分过高,会影响心脏机能,故不宜多吃。
冬菇属菌类食物,比蘑菇和草菇有更多蛋白质和铁质,而且纤维很高,有助畅通肠脏。它虽然脂肪很低,但菌类属嘌呤,对嘌呤代谢失调的人会产生高尿酸,所以尿酸过高的人不宜多吃。另外,冬菇湿重,多吃易感到疲倦。
肥猪肉和五花肉含饱和脂肪,会令体内血脂肪和胆固醇过高,阻碍血管,容易引致中风和心脏病。同时,它有碍消化,影响吸收,不宜多吃。
绿豆和红豆含高蛋白质、淀粉质,矿铁物质、磷、锌、镁、钙和钾质,但不含脂肪。绿豆清热解毒和凉血,多吃太寒凉,红豆有助脾胃和消化。
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含米量约1~1.5碗饭,热量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女性吃粽子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如西瓜等,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四类人群要慎食粽子
●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非常油腻。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胃肠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
●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粽子使用的糯米所需消化时间较长,胃肠排空需时较久,容易造成胃酸过多、腹胀或肚子闷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若主料能以部分杂粮米、红豆、薏仁、山药、芋头或红薯取代,不仅可增加纤维质含量,减少肠胃负担,更有益于健康。
●少油低热量
肉粽早已成为“粽族”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饱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鸡肉、海鲜或鱼肉取代,除了少油、低热量外,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详读营养标示
包装粽营养成分的标示包括每份重量或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与钠含量,但消费者常误以为营养标示上的数据就是一个粽子提供的热量与营养素。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以每份的重量或每100克与一个粽子的实际重量去换算。
●食物搭配
端午节也不能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它种类食物的摄取,因为粽子一般只能提供六大类食物中的主食、肉类与油脂。建议食粽时搭配时令蔬菜,餐后再来一份水果,不仅营养均衡,还能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
陈皮二钱、麦芽二钱、佛手柑三钱、山楂三钱、乌梅一钱、甘草一钱半,这样一帖的药量,可以煮约一公升的开水,当养生茶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