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故里 宜人之州
——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
马鸿斌
一、宜州往事与向往宜州
宜州隶属广西河池市(注:宜州以前叫宜山,河池以前叫“金城江”),河池市著名几个城市品牌,按海内外知晓的程度,我将其排列为——刘三姐、巴马、铜鼓、大化彩玉石,这四大品牌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广西,其中,刘三姐故乡就在宜州。
如果不是收集了大量研究资料并亲自去旅游考察,网络上真没能找到一篇文章或报道能将宜州重要的旅游文化道全面、说清楚、讲明白。
宜州,以前叫宜山县,1993年9月9日正式撤县建市(县级市)。我记得20世纪的80年代,我原来所在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就是宜山县的县委书记。因为他是老县委书记的关系,80年代我去过一次宜山,我当年还代表所在企业到宜山县找到有关部门调剂了一些外汇美元额度用于从国外进口先进的科技设备。印象中那时的宜山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后来有一次路过宜山,之后就再也没去过了。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山歌唱到:“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
2006年8月18日,我担任总策划、设计的广西最具文化历史内涵的珍藏品《印象广西》品牌之银制纪念章问世。《印象广西》银制纪念章正面图案融合绣球文化和歌圩(山歌、民歌)文化及刘三姐文化的元素。
2008年5月,为打造广西最具文化历史内涵的珍藏品,广西第一款丝绸文化礼品——《印象广西》丝绸珍藏册于隆重推出,《印象广西》丝绸珍藏册包括刘三姐经典唱段歌词书法艺术作品等图片和介绍。
2013年7月,我在《知命年之浮生六梦——50岁生日有感》一文中提到,2013年这一年,我最想实现的是“三姐梦”。长期以来,刘三姐的形象都是以山歌形式一代传一代,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文化符号。于2005年开始,经过多年收集大量的有关刘三姐及其文化的史料、于2005年开始经过8年的系统科学比较研究和考证,并于2013年已经全部完成“学术的刘三姐”文化艺术的理论体系研究著作,已于2013年3月2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版权局予以作品登记,享有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一直萦绕我心头是通过计划将隆重推出“刘三姐”系列艺术品,将刘三姐爱情故事和美丽形象在中国和世界展现,是我最想实现的“三姐梦”。
2014年1月15日,我邀请第一代刘三姐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西南宁刘三姐艺术中心主任、广西红十字金凤凰艺术团团长、广西马氏宗亲联谊会顾问马若云宗长和加拿大广西总商会会长马海宗长等在位于广西南宁的“天池素宴”素食馆品尝特色素食。我还向马若云宗长赠送了以其名字藏名和刘三姐经典山歌歌词而特别创作的书法作品《灿若星辰,山歌好比春江水;彩云追月,这边唱来那边和》,并提到了“刘三姐”系列艺术品话题。
宜州是一座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宜州于汉元鼎6年建制,至今走过2100多个年头,是历代州、郡、府、路、司治所和专区驻地,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明惠帝朱允,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历史名人曾留寓宜州,留下了山谷祠及国内现存发现最早的百罗汉名号碑等文物古迹。199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宜州68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82.82%。目前,宜州城区城区人口约20多万。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看宜州。宜州还是中国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目前宜州已开始试点丝绸工业旅游,让人了解丝绸文化,蚕丝被制作过程等,首批试点单位嘉联丝绸。
传说刘三姐为宜山(宜州市)下枧村人。庆远府,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以宜州为宋度宗潜邸所在,升为庆远府,治宜山县(今广西宜州市)。元先为安抚司,后改为庆远路,大德初改庆远南丹安抚司,明复为府。清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宜州、东兰、风山、天峨、忻城、环江、南丹等市县地。属原广西省,1913年废。庆远府其地今大致在河池宜州市及其周边。
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庆远府志》记载:“刘三姐系唐时下涧村壮女,生性善歌,向来引歌会友……”
《宜山县志》记载,刘三姐为唐代宜州下枧河壮家女,自小聪慧过人,能歌善唱,12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名扬壮乡。
壮族民间故事剧《刘三姐》最早于1954年在广西宜山县被编为戏曲剧并搬上舞台。1957年11月由当时的宜山人民桂剧团排练、上演了一出“搭桥”戏《歌仙刘三姐》。
宜州曾孕育了壮族歌仙刘三姐,宋代三元及第、官至参知政事冯京,清代146岁寿星蓝祥等。同时,宜州还是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诞生地,全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
http://img0.ph.126.net/lee_I_gTeO45ewGMBC8AuA==/2768869345920532185.jpg宜人之州——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多图)" />
我去之前就在网上收集到宜州的宣传广告口号为 “三姐故里,宜人之州”,宜州旅游迎宾语“唱着山歌等你来”,我觉得很不错,我遂将两者合并创作成一句山歌形式的歌词:
“三姐故里山歌唱,
宜人之州等你来;
山歌好比春江水,
这边唱来那边和。”
宜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迷人的山水风光、美丽的民间传说、浓郁的民族风情,一直是我向往的。
二、2015年1月31日:刘三姐文化之旅
http://img0.ph.126.net/l44JLNkgjqQN_ufmm84sbA==/3360811222026916662.jpg宜人之州——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多图)" />
1月30日下午,抵达宜州,选择下榻与本次旅游主题相吻合的宜州某酒店刘三姐店。很巧合,这酒店客房内悬挂的是一幅抽象绘画,尽管是行画(市场批发的商品油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传统的刘三姐文化与当代抽象艺术有机地结合。
1、刘三姐乡(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刘三姐公园、下枧河歌仙桥、下枧河、流河寨、刘三姐故居、刘三姐对歌台等有关刘三姐文化景点。而必去之地——“流河寨”的“刘三姐故居”。
1月31日上午,从宜州市市区驱车约20分钟左右到达宜州市刘三姐乡的“下枧河游客中心”,这里主要的景点——除了旅游商店,就是“下枧歌仙桥景区”(门票:10元/人,主要有一座歌仙桥和一个餐厅)和“刘三姐公园”(实际上是一个下枧河游览码头)。这里不远处还有一个星级酒店——刘三姐度假山庄。
我早就知道广西宜州市“下枧村”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下枧村”在哪里?一直搞不清楚准确的地点,实际上,“下枧村”地理面积很大,最典型并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际就是“下枧河游客中心”(即“下枧歌仙桥景区”和“刘三姐公园”码头),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地理招牌和标志性介绍,外地人到这里是一头雾水,也没搞清楚。
到了这里一问,我才知道,要去一个更典型和具体的标志性的地点——距离这里要走17公里一小时水路的必去之地——“流河寨”的“刘三姐故居”,如果不去“流河寨”的“刘三姐故居”,也就等于白来宜州了。
来宜州之前,就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真没能找到一篇文章或报道能将宜州“刘三姐乡”、“下枧村”、“流河寨”的“刘三姐故居”(再加上曾看见过的“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及本文下文介绍的“刘三姐故里景区”)这些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位置等旅游文化知识道全面、说清楚、讲明白。
据悉,宜州市流河乡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位于宜州市北部,乡府所在地距宜州市区4公里。2004年7月18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宜州市的流河乡更名为“刘三姐乡”。宜州市决定将刘三姐乡建设成为以山水田园风光和浓郁的刘三姐民族文化为主调的特色旅游城。刘三姐乡风景秀丽,刘三姐文化深厚,刘三姐乡自然风光奇美,山歌文化源远流长,以刘三姐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业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尤其以“七个一”特色鲜明,即:
一条河——下枧河(包括:刘三姐对歌台、扁担山、眼泪泉、鲤鱼石等)。一座岛——岛上竹青水绿、风光旖旎。一首歌——传唱久远的刘三姐山歌;一书院——刘三姐风情苑;一个村——有惊无险古龙漂流终点六妹村,村中河面开阔,河中有一座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小岛。一座寺——三门寺,原名花婆岩,内有滴水观音、卧佛、药师佛、普贤菩萨、日月菩萨、弥勒佛等十几尊圣像;一个山庄——刘三姐乡度假山庄,其坐落于山水相映的流河社区下枧河段上游。
每年壮族“三月三”节日,这里都举行盛况空前的广西“刘三姐故乡三月三歌会”,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品牌,刘三姐乡先后建成了刘三姐公园、刘三姐故居、刘三姐书院、刘三姐度假山庄(星级酒店)、刘三姐竞技表演场等三姐文化景点和场所。
从“刘三姐公园”沿阶而下,就是下枧河游览码头。私人游船,下枧河风景区,下枧河到达“流河寨”的“刘三姐故居”,全程17公里(一小时水路),包船往返240元(每人船票约60元)。
http://img0.ph.126.net/oM99owFlJ3Lv9JU2Hs2nbg==/6630583980582379491.jpg宜人之州——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多图)" />
游船顺流而下,两岸奇峰挺拔、秀水潆洄,峰峦叠翠,翠竹依依,竹叶婆娑、清流倒映,山光水色极为秀丽,堪称“天下奇观”,令人赞叹不绝,留连忘返。
游船经过一小时的行驶,抵达了“流河寨”。下了船,就可参观这里的“刘三姐故居”、“刘三姐对歌台(三姐传歌台)”等景点。
我在刘三姐故居背靠的一座山峰下,花几分钟速写了一幅钢笔速写《刘三姐故居》留念。
登游船返回之前,时间已近下午1点,只见游船旁边一船家老伯、老太在将下枧河鱼煎香出售,10元至15元一份,赶紧买一份品尝,味道还真不错,或许1200多年前的刘三姐也吃过这样下枧河煎鱼呢。
据称,说“下枧山”的峭壁上还有刘三姐的“木扁担”斜插石缝间(扁担山),已历千年而不朽。但是,“下枧山”(扁担山)在哪里?在我所掌握的旅游资料上查不到,不得而知。
2、宜州冯京路段(刘三姐故里景区)景点——宜州博物馆、冯京公园、刘三姐音乐喷泉等文化景点
游船从“流河寨”(“刘三姐故居”)沿着下枧河原路返回,经过一小时回到“下枧河游客中心”,即“下枧歌仙桥景区”和“刘三姐公园”码头。再驱车返回并前往另一处景点——宜州冯京路段(刘三姐故里景区)景点:宜州博物馆、冯京公园、刘三姐音乐喷泉等文化景点。
(1)刘三姐故里景区、宜州博物馆、冯京公园
(A)刘三姐故里景区
位于冯京路西段宜州博物馆旁。这里的“刘三姐故里景区”实际上是一处地名,名称的意思是包括全部刘三姐文化的旅游名胜之意。
http://img1.ph.126.net/G55P79fHNQslvdORo7i6AA==/3111424392577521508.jpg宜人之州——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多图)" />
“刘三姐故里景区”这里,实际上就是:宜州博物馆、冯京公园以及一个旅游部门的游船登船码头,可乘船前往刘三姐故居下枧河一带,沿途游览穿城而过的龙江河美景和下枧河风光。
(B)宜州博物馆
位于冯京路西段冯京公园旁。宜州博物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自2013年4月开馆试运行,是一座系统记载着宜州2100年文明足迹,展示宜州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以实物、文字、图片、雕塑和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了黄庭坚、徐霞客、石达开、竺可桢、蒋百里等历史名人在宜州的历史足迹,浙大西迁宜州办学的悲壮历史,壮族歌仙刘三姐演绎的多姿多彩民族风情等,展现宜州大地两千多年来的独特历史文化风貌和深厚人文底蕴。
藏品1000多件,其中,嘉庆帝御赐寿星蓝祥诗碑是广西馆藏文物中仅有的古代皇帝御碑,属国家二级文物,碑刻内容为嘉庆帝御题诗一首,赐永定土司境内142岁寿星蓝祥,世称“长寿诗碑”。三大类型铜鼓分别为河池区域发现最早期的铜鼓—石寨山型铜鼓、河池区域发现最大型的铜鼓—东汉冷水冲型铜鼓和麻江型铜鼓,新石器时代器物—细绳纹敛口鱼篓罐、有肩玉锛、陶纺轮,战国时期器物—贝币,西周时期器物—玉玦,以及北宋黄庭坚书法墨迹本及拓片、北宋参知政事冯京祖父墓碑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三姐歌谣文化相关藏品等。
2014年春晚上,黄渤的歌“我的要求不算高”背景里出现的画面就是宜州博物馆。
(C)冯京公园
位于冯京路西段宜州博物馆旁。冯京公园为纪念冯京而建。
据资料介绍,冯京(公元1021年-1094年),字当世,号齐年,祖先为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曾祖冯碧举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今广西宜州市),冯京生于宜州。15岁到广西藤县,在藤县城西读书,颖悟非凡,才华出众,文武全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中国1300年科举史中,能连中三元者凤毛麟角,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仅17位,平均百年才出一人,冯京官至朝廷参知正事(副宰相)。冯京三魁天下元、两娶宰相女、连任北宋四朝重臣。
冯京连中三元后,初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一直到龙图阁侍制、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安抚陕西。后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神宗时擢枢密副使,进而参知政事,领导北宋的最高军事机关,与宰相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吕后因受权贵惠卿造谣中伤被罢放到知安徽亳州。后资政殿知陕西渭州,复召知枢密院,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时,首拜冯京为保守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致镇彰德。年老时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致宣徵南院,拜太子少师,至逝世。
冯京死后,哲宗皇帝亲自到他的府第致祭,追赠为司徒,谥“文简”。墓葬于今河南蒿山麓密县城东25公里处的五虎庙村旁。
(2)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
位于市区冯京路段。离冯京公园约1公里,就是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
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景区西靠南蛇山,南望龙江,是集观光、娱乐、歌圩、民族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广场占地28.65亩,中心为音乐喷泉,喷池呈中国地图形状,面积2133平方米。晚上伴随优雅动听的刘三姐音乐有节奏地喷射出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水雾、水花。
喷泉西北端为一座13米高巨大的纯汉白玉刘三姐雕像,她留刘海,梳马尾辫,身穿对襟衣服和宽大裙裤,左手拿斗笠,右手呈唱歌舞姿状,展现了一代歌仙刘三姐形象,这一雕塑与广西柳州市鱼峰山的刘三姐雕塑除了手势不一样之外,其他方面略有相似之处,不过,都在形象塑造和某些方面考证上尚略有欠缺。
这里,我小总一下,实际上,广西河池宜州市刘三姐文化之旅,就两大路线:
第一条路线:刘三姐乡(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刘三姐公园、下枧河歌仙桥、下枧河、流河寨、刘三姐故居、刘三姐对歌台等有关刘三姐文化景点。
第二条路线:宜州冯京路段(刘三姐故里景区)景点——宜州博物馆、冯京公园、刘三姐音乐喷泉的有关刘三姐文化景点。
三、2015年2月1日:会仙山景区——又名“白龙洞公园”,古“宜州八景”之首
2月1日下午,我来到宜州城北的会仙山景区,俗称“北山”,传说神仙们经常骑云来此聚会,对弈,修炼,山顶有石刻“骑云”,山腰有庙宇、庵堂,故称会仙山,又称“会仙远眺”,本地多叫“白龙洞公园”,宜州八景之首。
景区内有为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而建的山谷祠、山谷衣冠墓;有为纪念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而建的徐霞客塑像和霞客亭;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其将领唱和诗碑刻、翼王亭及点将台、白龙洞、骑云石等多处景点。
1、纪念黄庭坚
黄庭坚(公元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到广西后自称八桂老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着有《山谷词》,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http://img1.ph.126.net/RB84T7QTLocjvsdDghou0Q==/6619147960142739391.jpg宜人之州——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多图)" />
黄庭坚的行书作品《砥柱铭》,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
黄庭坚于1095年前后(约50岁)创作,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
2010年6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夜场拍卖会上,《砥柱铭》书法长卷,以8000万元起拍,最后以3.9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价达到了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一成交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成交新纪录。
宋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曾任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国史院编修等职。司马光、苏轼一派被排挤时,他被贬到涪州(四川涪陵)、黔州(四川泸叙),并被列入元祐奸党,崇宁三年(1104)因作《承天院塔记》,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被除名,押送宜州编管(被贬到宜州)。
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黄庭坚携带家眷从鄂州(武昌)出发,第二年三月到永州(零陵)。四月,路过广西桂林。
崇宁三年(1104年)五月十八日,黄庭坚到宜州。
黄庭坚到宜州贬所,初租民房,后迁寺,都被官府刁难。崇宁四年五月,被迫搬到城头破败戍楼里栖身,人不堪其忧,黄庭坚终日读书赋诗,举酒浩歌,处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旷达高洁,许多人慕名前往求诗求书,请教学问,他都尽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冬天,他在宜州时,见梅花开放有感而作《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技。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该词作于1104年到达宜州的当年冬天,他初次被贬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至此恰好十年。
崇宁四年(1105年)重阳节,他在宜州作《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即席作》:“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参花不解愁。”
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他在宜山生活了两年后终于病逝于戍楼,终年61岁。
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开创了江西诗派。他能诗能词,擅行书、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为“宋四大家”之一。遗作有《山谷集》。自选诗集《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黄庭坚逝世后,人们对他怀念,建有一座山谷祠,祠旁有 “宋太史黄山谷先生衣冠墓”。
我有感于大凡像黄庭坚忠臣和有才华的人都被奸臣诬陷或被贬。我想起了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被人陷害,唐代柳宗元被贬广西柳州,宋代秦观被贬广西南宁横县;遭权臣谗害被贬古代官员名人还有很多,例如:屈原、宋孝宗、司马光、欧阳修、杜审言、苏轼、白居易、李白、王昌龄、刘禹锡、韩愈、寇准、苏辙、包拯、岳飞、冯京等等,而结局都是忠臣和有才华的人都名垂千史,而奸臣都是遗臭万年。
2、白龙洞
http://img2.ph.126.net/KNaXSSTqUpNfaCQh6gWMOQ==/3359966797097070629.jpg宜人之州——广西河池宜州刘三姐文化及历史文化之旅(多图)" />
我参观并离开“山谷祠”,沿路前行不远,就沿山麓拾级攀登,盘旋而上,约20分钟便到半山之腰的“白龙洞”书法石刻下,我在山崖下拣到一块小山石子作为纪念。想当年,明代著名的大地理学家、旅行家于1638年游览白龙洞的足迹或许还脚踏过这块小石子呢。
再向上走不远,就达到了“白龙洞”洞口。小洞口有草书“白龙洞”题额,大洞口有楷书“云深”巨镌,都是宋代名流手迹。据悉,洞内大自然孕育的石钟乳、石笋、石花、石柱、石幔,其中,有一条乳白色的小石龙,鳞甲宛然,栩栩如生,白龙洞因此而得名。
据资料介绍,1860年,石达开回师广西,驻军庆远。当时正值春季,山清水秀,草木争妍。石达开率领部属游览白龙洞时,看到石壁上湖南人刘云青的一首五言律诗,于是诗兴大作,当即步韵,和诗一首:“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据悉,1986年,宜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以白龙洞为中心的白龙公园。全县集资六十多万元建设白龙公园,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已成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景区。
3、纪念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著名的大地理学家、旅行家,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据悉,徐霞客于1638年游览宜州白龙洞,对洞内外的奇观胜景作了翔实的记载,白龙洞随着《徐霞客游记》的问世而闻名四海。
我从白龙洞下来,回到“会仙山”大门左侧,参观了在这里修建的徐霞客雕像和霞客亭。
即将回南宁时,在一家食品店买了4只宜州特色风味美食——三角粽子,每只2.5元,带回家品尝,或许这种粽子也是当年刘三姐爱吃的美食呢。
最后,我用八句32个字概括宜州,题名为《宜州辞》作为本文结束(注:其中“三姐故里,宜人之州”一句是宜州旅游广告宣传口号):
《宜州辞》
三姐故里,宜人之州;
山歌彩调,下枧流河;
山谷霞客,冯京翼王;
会仙白龙,蓝祥桑蚕。
(全文完,共计:7880字。2015年2月6日。)
作者声明
文字及图片作品版权所有,侵权和抄袭、假冒必究。转载必须全文发表和署名、注明出处,不得摘录发表,转载时不得删改大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评论或引用须注明作者名字和出处。
作者:马鸿斌
201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