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剧组开会的“四要四不要”

标签:
编剧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剧组针对特定剧目(项目)召开的策划和创作会议,就我个人的经历,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是在接到上级或委约方创作邀请后,由制作人或导演主持召开的会议。这种会议主要向主创人员通报基本情况和创作诉求,明确剧目制作周期,制订釆风计划等。议程应当简明务实,能短即短。
二,是在主创人员完成了釆风、研读素材等相关计划,并与委约方人员和领导进行了座谈、沟通之后,由导演主持召开的会议。这种会议主要交流创作思路和对剧目呈现方式进行预判,使大家能够达成方向性的共识。议程可长可短。
三、是剧本或文案形成初稿以后的集中讨论。至此,剧组进入到了临战状态。会议不宜再过多务虚讨论战略问题,而要务实演练战术问题。而这种会议,很可能本身也是一场持久战。
四、是剧本定稿后,讨论二度创作的艺术和技术问题的会议。这种会议,主要根据预算情况,针对艺术和技术呈现的可能性展开。可以集中召开,也可以分工种并邀请相关部门单独召开。
五、是向上级和委约方汇报创作进程,展示成果,诠释创作意图,听取反馈意见的会议。会议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学者、专家对剧目成色进行评估与论证。这种会议一般由上级和委约方主持召开,剧组主创人员参加。
根据上述会议类别与进程,我认为,应当注意如下四要四不要:
一、不要过多讨论题材的大小,而要深入发掘题材的价值。见微知著,大而求精。题材无大小之分,只有既搬不动大题材,又做不大小题材的团队。
二、不要过多讨论预算的高低,而要在现有预算基础上做出高的性价比。你们能做好投资上亿的项目,难道还做不好百万级的?投资有高低,创作无极限。当然,如果委约方硬要求你们把个一百万的项目,做出一个亿的动静来,那你们就让他们自己玩去,剧组趁早解散。
三、不要过多从本职立场讨论问题,而要换位思考,跨界商量。在没有真正进入二度创作阶段前,所有主创都是编剧,都是导演,都是制作人。戏剧是综合艺术,梨园行话叫“一棵菜”。戏剧逻辑没厘清,呈现形态与状态没有确立,大家事后卯多大劲,那也没戏,也会被自己玩蔫。
四、不要怕说废话、狠话、错话,不要怕奇思怪想,而要全情投入艺术构想。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天马行空,各显其能,手舞足蹈,面红耳赤,都行。只要不说谎话,你的废话里就一定会有含金量。这个时候,你不把导演当“孙子”,那他进入排练场后怎么当“大爷”?最好的戏剧,都是将错误的言行,转换成了正义的结局。
总而言之,会议的质量和气质,体现了主创的质量和气质,主创的质量和气质,决定了剧目的质量和气质。周末神聊,想到哪,扯到哪。不知对会里会外的朋友,有没有一点启发。
2019.3.17.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