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260)合乎情理,打通事理,才有好戏

标签:
编剧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戏剧离不开巧合,但巧合不是生活的常态,巧合是为了应证和照亮生活的常态。印度影片中,巧合无处不在,但不扎眼,不闹心,因为它充满了人之常情,顺应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合乎情理,打通事理,才有好戏,才是运用巧合的戏剧学理。
读戏笔记:做一部戏,究竟是主题选择题材,还是题材生发主题。这就像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太多意义。在我们这里,主题先行的时候居多。命题作文,你负责题材的来料加工,我负责作品的主题贴牌。这样的做法,不是不可以,但浪费了不少好题材。我的意思是,要主题先行,就不要受制于题材,不能把一个清水芙蓉般的题材,整得灰头土脸,弄得跟主题的丫鬟似的;更不可以把一些非份之想强加于题材。怎么办,我的建议是:首先确立一个与之匹配的创作方法。硬来不行,就来“虚”的。把“虚”的文本夯实了,人家要的那个主题,自然也就可以落地了。一部戏说话的气口本来很多,做得太满,主题反而就嫁不出去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个七十二岁的老头,能拍一部《头号玩家》,打通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边际,让这个地球上十七、二十七、三十七、五十七岁上下的你我,看得大眼瞪小眼,作为四十七、六十七岁上下的中国电影人、艺术家们,你还有什么资格不更新知识,重构观念呢,你还有什么倚老卖老的底气呢。
我说过电影是看观念的艺术,但这话一点也不虚。我在看《头号玩家》前,正巧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里,看到一个叫贾冰的演员,演了一个不知叫什么名字的小品,果然让我喜出望外。玩穿越,玩得高级啊,叙事有格调,上档次啊。他怎么敢这么演,就是因为好莱坞大片,这么多年来,给了他足够的观念铺垫。虽然,艺术不是玩观念,玩时空;但在艺术作品中,观念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培养得市场,换得来票房的好东西。所以,我看《头号玩家》,看完后,就觉得在今后的创作和策划中,会更好玩,玩得更开。
今天读到一首歌词,一句词结尾在“洗刷”上,已经感觉有所不妥;进而又拆开来造句:洗不掉……,刷不掉……。这就更觉怪怪的了。“洗”没问题,问题在“刷”。发力刷,刷不实;轻轻刷,也刷不美。作词其实是个技术活,技术在哪里,首先就在于把字词用妥,把句子造顺。书写的正确,不等于歌词的正确。这东西一时半会说不清,我这大半辈子也没摸得透。我建议,写歌词得唱着写。还有一点要整明白,歌词不等于戏曲和歌剧、音乐剧唱词,歌词的本质是抒情诗,不是不可以写白,但不能白写;不是不可以说事,但应当说得见文气。比如“洗刷”这个词,用于戏剧唱词,就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