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鸣戏言(252)自己是自己终身的老师

(2018-02-26 10:47:46)
标签:

编剧曾鸣

分类: 曾鸣词言

曾鸣戏言(252)自己是自己终身的老师

做梦,梦见回到上戏蹭课。一个很大的课堂,坐得很远,授课的是一位中年教师,看不清模样,声音很清晰。讲戏剧理论,举了很多戏曲和电影的例子,边讲边唱。我听得那叫一个对板,敞亮,美极了。生怕下课,人就醒了。醒了,就回不去了。我早已不是当年的我,即便是当年的我,听课也从来没有这么走心过。那么,这位老师是谁,刚才是谁在给我讲课呢……我想,这位老师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就是自己在用几十年的思考和实践,在印证与解惑着当年所学的课堂知识。老师是引路人,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而自己,才是自己终身相伴的老师。

 

关于《舌尖3》,我见不少帖子和朋友在叹大失所望,其主要焦点都集中在每集介绍的菜品较少,枝叶太多。仅就我昨天看第三集《宴》而言,却令我喜出望外。设宴,湖南话叫摆排场,北方话叫设局,在这样一个概念下,吃什么怎么吃同样重要,而为什么要这么吃,显然更加重要。我们说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就是把作为一个系统知识来看待,而不是作为几道孤立的菜品来品评;文化就是讲排场,论格局。如果饮工夫茶,不论茶具和茶道;请客,不论主次和话题,那叫饮食,没有文化。《舌尖宴》,至少让我感知了苏州文会宴,平江十大碗,厦门商务宴请等的渊源与考究。虽然我对饮食是囫囵吞枣派,但我愿意在包裹饮食的文化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张艺谋今晚的八分钟,如果不是与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人同台竞技,如果不是选择与人家一样玩视觉艺术,如果不是被要求集中展示当今国力,我想,他会获得更多肯定,至少不至于获得如此多的差评。我同情他的是,他选择了一种写意的方式,而又不得不去装载很多实际的东西;他选择了一种时尚的表达,而这又正是人家韩国人的所长。两相比较,马上就见出了我们的土、拙、满、艳、俗、媚来。

 

颜值可以通过整容得以改观,但气质是整不出来的,时尚也是装不出来的——我在首尔街头遛过几圈,还进梨花女子大学转了一圈,特意观察了一下,深以为然。 ​​​​

​​​

一般来说,人格主要指人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的整体表现。从这个层面讲,一个官员或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意识地抑制甚至适度分裂(或曰解离)自己的人格,不但可以理解,而且值得赞许。因为他们需要包容并引领不同人格的人,为达成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广而论之,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们,也都可以对自己的人格进行一定程度的调适与分裂以适应不同的职业要求。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却不应当被迫或自我分裂人格。知识以求真为终极诉求;文学即人学,艺术以表现人性为终极思考。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真实、丰富而健全的人格,决定了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底线,他们的人格分裂,是一个社会最为可怕的裂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