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鸣戏言(197)作品以体现个人化程度而论高下

标签:
词作家曾鸣 |
分类: 曾鸣词言 |
一个不怕麻烦他人的人,自己一定是一个麻烦不断的人。一个轻易开口求人办事的人,自己一定是一个一事难成的人。
艺术家需要有工匠精神,这没问题;问题是,不宜把艺术创作视为工匠的劳作。这里不涉及任何身份问题。比如说,一个艺术家和一名工匠,他们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就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创作的有效工作时间,是弹性的。因为艺术家从事的是“无中生有”似的原创性工作,如果没有产生创作冲动,没有产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再多的时间也是垃圾,只会加重他们创作的痛苦。而工匠的时间相是相对刚性的。他们可以按部就班,照图施工地进行“锦上添花”似的辛勤工作,他们的工作成效与耗时可以形成正比。而恰恰又是在时间这个维度上,艺术家和工匠达成了高度一致——时间,是检验优质作品和产品唯一标准。
艺术创作,特别是进行团队性创作时压力太大,一度创作凝结了一个团队所有人的时间成本;其次是要肩负投资成本预期回报的压力。可谓心存敬畏,如履薄冰。
朋友,诗歌分行,既是一种诗歌思维模式,也是赋与诗歌一种不同寻常的形式感。如果你写的文字,本质上不是诗,那即便你一个字分一行,也不能称之为诗。换言之,如果你的文字,具备了诗的内核,即便你不分行,甚至连段落都不分,那也是诗。形式,会给内容加分,但永远不会取代内容。
在国外乘电梯,如进图书馆;在中国进电梯,如进茶馆。你要请他们开会,当着领导发表点个人见解吧,又全嗝屁了。他们也没比外国人读书少吧?
一个作家,热衷于参加各种培训班、研修班,讲座和论坛,增加一些见识,顺带结识一些名家和朋友,这都是好事;但千万不要把这些当作自己获取能量,提升修养的主要途径。写作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事情,而且作品也以体现个人化程度的高下而论高下。因此一个作家的成长和修行,不可能批量加工和生产。就像写作一样,学习,也是一件寂寞的事情。耐得住寂寞,才打得开自己的天窗。什么时候,你觉得写作和学习都不再寂寞了,什么时候,你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书单,我想,你也就可以上台去给别人讲讲了。